2010年中国进入最低工资“调涨年”调整幅度在10%以上


 

  2010年无疑是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调涨年。继江苏省今年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五一”前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

  今年还将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我国《最低工资规定》提出,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随着经济的回升,2010年大范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已是必然。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是个好消息,他们期盼调整政策能真正落实,在“最低工资调整年”过得更有滋味,更“体面”地劳动。

  更多》各省上调 最低 工资 标准

  各地纷纷积极落实

  今年已有11个省区市调整并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平均增长17%左右。目前,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1120元,为全国最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广东,为9.9元。各地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中国各地都暂停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今年还将有20个省份计划调整工资标准。

  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线 距目标水平仍有差距

  劳动报酬占GDP比例连降22年 近1/4工人5年未加工资

  1983年为56.5%,2005年降至36.7%,近1/4工人5年未加工资,全总称收入分配改革关键在提高工资

  收入分配已成影响社会稳定重要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通钢事件”以及部分地区“出租车停运事件”,其重要原因是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低、福利待遇差,“据前两年的不完全统计,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