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明的少数还是做恐慌的多数


做精明的少数还是做恐慌的多数

基金投资策略

 

买还是不买,这是一个问题?答案在于未来,但决策取决于现在。多数人在恐慌中等待,精明的少数却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我们可以看到,下跌吓退了散户,却唤醒了机构。众多媒体报道显示,2600点附近,一向以先知先觉著称的保险系资金已经开始大幅建仓,很多基金公司都收到了来自中国人寿的大单购买股票型基金,粗略估算下来,一周以来,中国人寿的净申购基金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亿元。 一些基金公司和其内部员工在近期自购也异常火爆,而社保基金层面,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社保基金减仓了33只股票,退出29只股票,新进43只股票,增仓18只股票,在减仓金融股的同时,加大了对医药、机械设备、食品饮料三大行业的投资力度,二季度股市下挫以来,社保基金完全有能力战略建仓。

从大盘走势上我们可以看到,2600点附近是一个关键位置,2006年年底沪指首次越过2600,之后一年上演牛市狂飙,直冲6124高点。20088月底大盘回落至2600,惨淡跌势后仅1个半月就触底反弹,20092600点则是在5月初抵达,之后大盘再度加速拉升。从历史上这三次走势来看,2600附近是沪指在3000点价值中枢和2200点政策底之间的运转关键,机构围绕2600点建仓已经习惯成自然,在此阶段买入风险已经部分得到释放,即使按照历史极端情况判断,2600点一带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都是13倍,下跌空间实在有限。

对于中国基民而言,择时是一个永恒的难题,现实的窘境告诉我们6000点高位的2007年第三季度,新基金募集动辄几百亿,而20082000点低位,再有品牌的股票基金募集也只有不到20亿销量。基民喜欢逐热,但回报却偏爱冬季进场的投资人。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创下成立来回报率最高纪录的华夏大盘、嘉实增长、兴业趋势无不是一片熊市的喊声中成立。像嘉实增长是 0379成立的, 当时大盘是1503点,之后更是经历了2004年下探998点的熊市,但在大部分时间一直开放申赎的嘉实增长还是依靠良好的长跑能力战胜了大盘,在指数翻倍的时候给了投资者高达476.08%的高额投资回报。

在别人恐慌的时候勇敢出手,绝非是靠运气,靠胆量,靠的更是理性和技术。做精明的少数,看重的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新股发行制度变更后,创业板股票发型依然都获得了较高的市盈率,与中国建筑等大盘股低价发行形成鲜明对比,这绝非偶然现象。作为投资者,我们固然要审视其中的炒作因素,但却也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资本的关注度正在告别钢筋水泥,而是转向了以高科技、高成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果说中国股市之前的二十年是在忙于制造属于自己的花旗、壳牌,那现在中国股市正在准备生产自己的google和微软。从新民资36条等一系列经济新政中我们可以看清,中国经济正在谋求告别重化工之路,实现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上的震荡事实上是在为未来的新发展蓄势。

对于投资而言,无非是择时择势择人。时点和大势都没有问题,人就成了关键。像今年以来尽管大盘下跌了近20%,但嘉实主题基金却实现了接近10%的正回报,说明市场上并非没有机会,缺的是抓住机会的能力。而就目前的市场震荡而言,恰恰是一些笃守相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最喜欢的局面。像拟任嘉实价值优势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曾说过,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投资背景下,相对价值投资可以施展身手的空间已经逐渐被拉开,市场近期的下跌同时局部结构和个股的活跃正好说明了今年结构性机会大于系统性机会,在市场震荡和恐慌过程中,一些中长期看有价值的东西可能由于非基本面的因素造成短期内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脱离,从而形成了价值投资机会。

而基金经理的说法,也验证了精明的少数为何要在现在选择入市。机构投资者和成熟的老基民都清楚,投资基金抄底是有技巧的,只有选择建仓期和股市阶段性底部重合的基金才算是成功抄到底。精明的少数精就精在这点,先一步赚一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