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车与不限仿若儿戏:这是谁的胜利?
——“限车”不限了?谜底水落石出了,这是多赢还是全输?这是谁的胜利?
想赶在“限车令”出台前买车的成都市民再不用慌了,在上月底闻名全国的成都限车令听证会结束快一个月的时候,终于从成都市市交委传出比较确切的消息(消息泄露三日后官方还没有正式出面否认,那就是真的了吧,笔者等得)——根据听证结果和对成都实际情况的考虑,现阶段将不会推行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但同时更多的缓堵措施仍将推行。——关于私车第三城中心城区限车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即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这种事。有人说,这是庶民的胜利;有人说,这是多赢;还有人说,这纯粹就是瞎搞。咱们怎么看?
庶民的胜利?——至少“被毁掉”的听证会终于有所不同
近年以来,但凡召开听证会,就几乎没有不通过的,而且那些听证会的性质比较“难堪”,目的也不纯:要么是变相的涨价会,要么沦为“走过场”的表演会,要么是不了了之的“形势会”……以至于民众听到听证会就烦,就郁闷,就抵制。甚至笔者在一篇文章中也把“听证会”称为“继‘小姐’这个词之后毁掉的另一个词”。但很显然,成都的限车听证会不属于那几类:4月28日,成都召开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时,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辩甚至可以说贴身“搏斗”,19名听证代表中最终只有4人完全赞成限车,而7人有条件赞成,8人完全反对。
——首先,听证会上反对者居然达到了赞同者的两倍,持反对意见和部分异议的代表占绝大多数,这在以前披露的听证会中实属罕见;其次,听证会上各位代表的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激烈程度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第三,此次听证会的结果以民众的“胜利”和主推方(即成都市交委)的妥协而告终,更是实在难得,虽然其间又拖了差不多一个月。
有此三条,甚为不凡,可称庶民的胜利,然而,庶民真的胜利了吗?让我们拨开表面看内在:
有多少损失?误读“限车令”是被利用还是有意为之?
从3月下旬传出成都市交委将要发出“限车令”到今天已经有两个多月,即便是从3月26日市交委正式发布消息算起,到今天也有两个月即60多天,在这期间,成都车市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从3月初到3月下旬刚开始,成都车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车型已经出现了较大优惠,而部分紧俏车型的提车周期也就在两周左右,可以说,当时的车市是“冷”的、“冰凉”的,而且如果照当时的态势发展下去,消费者就有可能在4月最迟5月以经销商“大出血”价格买到心仪的车型了。
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囤货显然不可理喻。然而,笔者的一位销售总监朋友竟在3月中旬的时候悄然为旗下几个品牌订购了平常两个月的货!巧合的是,从3月中下旬开始,成都市中心城区将限车的各种小道消息就开始甚嚣尘上,各种媒体也连篇累牍地对之进行报道,不少经销商紧接着打出了“成都限车、我有现车”的标语,一时间,人心惶惶、抢购风起。而3月26日市交委正式发布将在4月28日举行限车令听证会消息后,更把这股“抢购疯”推向了极致:市场上出现了一波比一波猛烈的抢车浪潮,有“订车”而不是“定车”在提车时被加价几千的,有加价3万立马提走现车的,有连驾校都还没有开始学就买辆车来放着的,本来比较紧俏车型的提车周期从两周陡增至两月的……国内某车型加价5万还要加1万多装饰,并且要等两周的神话也就在成都上演了。——消费者所期待的经销商大出血没有出现,反而是自己多掏了不少血汗钱!
车市冰火两重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转变?限车前经销商为什么能准确预测并囤货?为什么交委提醒百姓注意听证会只是征询意见会的时机如此延迟?为什么有这些巧合?为什么听证会后要等1个月才正式出台确认不限车的消息?从3月到现在,限车令明显是被误读。但误读“限车令”是被利用还是有意为之?简单算笔小账,“限车令剧”上演的这两个月(计60天),按消费者买车时少优惠、加价大约一台车5000元(实际比这个只多不少),每天有1500辆车上牌量来算,消费者为这条并未推行的令多付出:
5000X1500X60=45000(万)
4.5亿,这就是这两月来消费者至少多付出的直接成本!还没有算其他这样那样优惠的缩水,抢车时的精神损失,他们玩好了,咱们可惨了。啥也不说了。
授权状态:本文已经授权搜狐网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