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三章 (11)蒋纬国谈蒋介石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11)

 

                       蒋纬国谈蒋介石

 

蒋纬国非蒋介石所亲生,但蒋介石对他视若已出,主要原因是蒋纬国调皮而不捣蛋的个性,赢得了蒋介石的喜欢。(现在应该说:因为蒋经国和蒋纬国都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蒋介石日记类抄》中曾有记载:蒋经国在严父面前吓得发抖,而蒋纬国则自幼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成为蒋介石忧烦之时的安慰。

蒋纬国说:“我从小时候起,就常常听到父亲的长啸。有时他是在卧房,有时则在浴室,常常持续五秒钟以上。我想,这是他在心头压力极重的情况下,抒解心中忧闷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他还能把心头的压力向谁诉说。”

    蒋纬国在回忆录中说,蒋介石不仅相信风水,也会看风水,还会相面。而且他认为蒋介石通晓“奇门遁甲”之道。

    蒋纬国说:“有次,我和父亲同车到郊外逛逛,大约是1961年。黄昏时,车子已过桃园闹区,在一片林子外停下。父亲指着林子说,‘那后面应该有一个小湖,我们去看看。’果然看到了一片湖水。接着他看了看地势,又指着一处山腰说,‘这后面还应有个湖,这个地方蛮好,以后等白天时我们再来。’当晚回家后,我对了一下地图,果然有两个湖的标志,而且山势和环境极有格局。”

    “不久,我们买下了这块地方,按溪口老家四合院的样子,盖了幢四合院,整个范围涵盖两个湖,父亲命名为慈湖,以追念祖母王太夫人。”

    只是这块风水宝地并未给蒋家后代带来更多的福气。连同前不久去世的蒋孝勇在内,蒋家已经一门五寡了。

    1972年,85岁的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不久,便病倒了。当时,“总统”的健康状况是台湾岛内的最高机密。

每年616日是黄埔军校的记念日,蒋介石必到凤山检阅几个军校的学生方队,以示纪念。鉴于他的身体状况,蒋经国建议免去此行。蒋介石却说:“我是年年都去的,如果那年我不去,外界不晓得我是怎么样了。”                                         蒋介石与蒋纬国及其儿子

    怎么办呢,蒋家父子陷入两难之中。这时蒋纬国出了一个主意:“可以在同一天或者第二天,在报纸上发表一个消息,‘显示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远比检阅三军军官学校更重要的事情。这个消息一出来,就不必解释为什么没有到南部。”

    蒋介石觉得此议甚佳,马上写了个条子,在616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此后几年都用这个办法掩人耳目。

 

 

               蒋纬国与蒋介石辩论

 

有一次,蒋介石和蒋纬国争论选择干部的标准,究竟是道德重于学术,还是学术重于道德。两人争论了两个星期,最后,蒋介石还是接受了蒋纬国的意见。

蒋纬国说:“我认为在方法学上一定是学术第一,不讲道德。因为我们不能把标准寄托在道德上,我们说某人是个了不起的君子,这是从结果上显示,而我们选择干部时,事前无法知道他的道德是否崇高,所以事前选择干部的依据只能是学术。”

在国民党军队中,将领们都对蒋介石越级指挥部队有意见。蒋纬国解释说:“父亲不是不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但是一些中高级部队长根本就不懂得指挥,父亲基于爱护他们的心理,就替他们指挥部队。”他举例说:

抗战期间,方先觉守衡阳,守了48天,但实际上是蒋介石亲自守的。衡阳城外有一处高地,高地上面一支部队都没有,蒋介石告诉方先觉,如果高地失守,衡阳也会跟着失守。蒋介石第二次去看时,发现方先觉只在高地上放了一个班,蒋介石又说了一次,再去看,发现高地上放了一个排,结果他很不高兴。后来高地失守,方先觉派了一个营把高地夺回来。令人惊讶的是,日军也只派了一个班守高地,衡阳能守48天,就是因为守好了这个高地。

解放军步兵讲究苦练200米内硬功夫,蒋介石让其部属研究对策,看如何硬过敌手。于是他手下的将军们做出一个超过解放军的方案,叫做“300公尺过硬”。蒋介石看了报告后,把所有的将领叫去训了一顿,斥责他们没有战术思想。“我们又不是和中共比赛跑。”

据蒋纬国说,中共提出“200米过硬“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一般炮弹爆炸威力在150米,步兵到达150米后就不能再前进了。150米的炮弹半径再加上50米的纵深,刚好是200米。”研究问题不是比长度。

1951年的一天,蒋介石与蒋纬国一起坐着喝茶。蒋介石突然抹了一把脸,又伸出拳头重重地打在椅子上。蒋纬国问:“父亲您累了吧!”蒋说:“我不累。”蒋纬国问:“您是不是有一种无力感?”

蒋介石听后拍着桌子说:“对对!我找不到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情绪,就是这个意思。”

蒋纬国说:“我们大家都有这个无力感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没想到您也会有无力感。”

蒋介石感叹道:“唉,想想我这些部队,不论在党、政、军各方面,没有一个不是我自己训练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对我尊敬,个个都是百依百顺的,但是等到正式命令下去后,不是做不通,就是突然中断。”蒋介石常常对于黄埔系的人“忠勇有余,而智能不足”耿耿于怀

 

 

                 蒋纬国同意把梅花会总部设在北京

 

195617日,这一天上午,蒋介石的小儿子蒋纬国的旅游专机突然从台湾松山机场起飞,直奔大陆,在福建南安迫降。飞行员是国民党民航局飞行社职员、27岁的韦大卫。这是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第一例驾机起义回归人员。

起义飞回祖国大陆的韦大卫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都相继接见了他,半年后,他被分配到中国民航继续当飞行员。

“文革”中,韦大卫却蒙受不白之冤被囚禁了8年,说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务,是“731驾机叛国投敌案”的首犯。此案牵涉到200多人,是林彪一伙制造的通过起义人员打击周总理的冤假错案。

1981年,韦大卫恢复了工作,被任命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韦大卫加入了民革,成为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台湾开放了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蒋纬国的机要秘书孟昭旭来大陆拍风光片,他通过民革中央找到发韦大卫,转告说,蒋纬国将军特意托他到北京后一定要看望韦大卫。韦大卫悄悄问:“当年我让蒋家丢尽了脸,现在将军不恨我了吗?”孟昭旭说:“将军说过,人各有志,反正留你不住,如果你能帮他一个忙,他就不恨你了。”原来,喜欢艺术的蒋纬国,除了希望看到家乡的风光,还希望在台湾能看到中央芭蕾舞团的一流演出。更为重要的是,蒋纬国不仅是台湾的三星上将,还是“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他是反对台独的。此时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韦大卫,立刻懂得了蒋纬国的用意,他把这件事应承了下来,终于促成了中芭团150人的赴台演出。为了感谢韦大卫,蒋纬国1993年托再次来北京的孟昭旭带给韦大卫两本他写的书。闲谈中,韦大卫得知,蒋纬国是台湾中华梅花会的会长,韦大卫灵机一动,对孟昭旭说,回去跟将军商量一下,梅花会把总部设在北京会不会更方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是想促成蒋纬国回大陆访问。

蒋纬国也明白了韦大卫的用心,他对孟昭旭说:“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我都研究。看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资本主义贫富不均。所以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对此,我双手赞成。”因此他赞成祖国统一,他要通过推广梅花的运动,来唤醒台湾民众,让他们回归到中国终将统一的认识上来。他写信给韦大卫,同意将中国梅花会总部设在北京,台湾仅是分会。他还说,他希望“走着回去,不要躺着回去”。他也邀请韦大卫回台湾看看,并说,你不要怕,有我呢。韦大卫不怕,但台湾当局怕,他两次申请赴台,都被台湾出入境管理局拒绝。

 

 

                弥留之时见到了从美国回来的妻子

 

    多年来,蒋纬国的夫人丘如雪一直居住在美国纽约。她当年是随同宋美龄一起赴美的。那时蒋纬国同意妻子去美国的原因,就是让丘如雪去那里照顾宋美龄。而患有糖尿病的蒋纬国情愿自己留在台北生活,丘如雪会不断从美国飞回来,探望生病的丈夫。两年前,丘如雪又一次从美国纽约飞回台北。这时,蒋纬国因为糖尿病和肾脏疾病,已经病倒很久了。他再也不像丘如雪走时那么健康,蒋纬国因病情严重而住进了“荣民总医院”。

当风尘仆仆的丘如雪猛地冲开病房的门,蒋纬国和丘如雪都同时惊呆了。暮年已至,77岁高龄的蒋纬国躺在病床上,早已不是当年潇洒健壮的将军了。他那瘦削的面颊上生满了老年斑。两鬓早化白,前额也已谢顶,两颊的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蒋纬国这次病较重,两条腿已经不便行走。他半瘫痪在病榻之上。见到妻子丘如雪的到来,脸上现出了淡淡的微笑。    丘如 雪

    妻子告诉他说,这次回来后,便不准备再回到美国去了。她准备留在台湾护理和照顾蒋纬国。

    但蒋纬国却坚决不同意她留下来,他见夫人远涉重洋而来,心中十分感动。他急忙摇了摇头,对妻子说:“虽然我现在身体有病,可是我也不想过多地涉及于你。你在美国不但要照顾老夫人,同时还有自己的事业。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而让你中断事业呢?”

    “纬国,你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为什么还这样考虑别人呢?”丘如雪听到这里,眼泪一下子涌上了眼帘。她心里充满了内疚,十余年间,她由于在美国纽约既要照顾宋美龄,又要在事业上奋斗,所以,她忽视了作为妻子的责任,眼泪夺眶而出。丘如雪紧紧抓住蒋纬国的手说:“如果你一定不要我在这里伺候你,我的心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因为我欠你的实在太多……”

    但是,蒋纬国却坚辞不允。尽管蒋纬国推托坚持,丘如雪还是在台北留下来了。纽约那家装饰公司被她丢弃在脑后,此时她一门心思倾注在丈夫的身上。每日守候在丈夫的病榻前。

两个月后,蒋纬国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他可以摆脱每天血液透析的折磨,独自走下床来了。他甚至可以恢复到卧床前每天一次的功能性锻炼。丘如雪经不得蒋纬国的多次相劝,最后只好再次洒泪而别。

    丘如雪回到纽约以后,将儿子蒋孝刚和儿媳妇王倚惠找到长岛别墅里。1986年蒋孝钢刚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按照父母双亲的意愿放弃了回台北“外交部”任官员的机会,独自来到纽约闯荡,成为美国纽约一家颇有名望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19877月,丘如雪带着儿子蒋孝刚和王倚惠,从大洋彼岸飞回台北来。丘如雪之所以主张蒋孝刚的婚礼在台北举行,主要是考虑到让患病的蒋纬国享受到这一份难得的天伦之乐。

    婚礼举行以后,蒋孝刚和妻子随丘如雪又回到了美国。可是丘如雪却劝儿子和儿媳妇最好回到台湾去生活。儿子和儿媳妇都对母亲这一建议不可理解,只有丘如雪心里知道,她是为着他们小夫妇可以代替自己去照顾独自生活在台湾的蒋纬国。

    蒋纬国在晚年为身边能有蒋孝刚夫妇相伴相随,而时时感到快慰。他那时早已经对世人没有太多的希求,只求在他行将走向另一个世界前,少些心头的空虚与苍凉。当他尿毒症进入晚期,在数次血液透析的折磨之下不欲生的时候,他曾几次想自杀来求速死,可是,都因为身边有孝顺的儿子频频开导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1997923日,蒋纬国在台北去世,终年81岁。

    台湾报纸在登载蒋纬国去世的消息时说:“蒋纬国的去世表示蒋氏家族的统治彻底结束。”

    蒋经国生前伤感身后家属人丁单薄,他特别交代生前的政坛好友们说:“我的一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生前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情,身后不希望在丧事中过于铺张,我是一个基督教徒,死去以后,希望你们最好以基督教的仪式为我办理后事,一切从简,不要惊动更多的人来参加。但是,我希望在死去以后,最好和我的第一任妻子石静宜同眠于六张犁极乐墓园。”

    蒋纬国又对守在他身边的亲友们说道:“当然,如果和石夫人合葬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话,那么最好也不要将我葬在军人公墓里,如若把我的棺材安葬在台中县的姚夫人(蒋介石侧室姚冶诚,蒋经国小时由她抚养长大)的身边也可以,最好的安葬方式是,能将我的母亲姚太夫人棺材也一齐迁到六张犁墓地。”

    蒋纬国临终前一再告诉儿子说:“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对我的身后事不要铺张,希望先葬在台北六张犁,将来再落叶归根,一定要归葬到浙江奉化。”

    蒋经国虽如此叮嘱,可是他死后,台湾军界仍然为这位陆军上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国民党官方对他的病逝一直持冷淡的态度,然而蒋纬国由于生前朋友众多,不但他在军界有许多旧部袍泽,而且由于他生前喜欢交结朋友,经常以平民姿态出现在社会各界之中,因此他死后灵堂里花圈层层,挽联挽幛比比皆是。

    寓居在美国曼哈顿的宋美龄,在惊闻蒋经国病逝的消息以后,也表示深深的哀伤。她记得蒋纬国在病逝以前,曾经多次专程到美国来探望她。为了照顾好宋美龄,即便重病在身他也不肯让妻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去。宋美龄想起往事,不禁感伤。在蒋纬国逝世前夕,宋美龄曾经派身边的人专程去台湾,送一束鲜花给在病中的蒋纬国,以表示她对这位小儿子的最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