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真的来了吗?


畅想绿色未来,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对于饱受城市空气污染的我们,对于绿色更是充满着渴望。于是乎,汽车企业们开始大张旗鼓的张罗着新能源车。本次北京车展上,混合动力、电动车更是层出不穷。绿色,必将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但需要大规模量产以及配套设施的普及或许是在未来。

看一看马路上的不环保车型还有多少?我们在提倡绿色与环保的同时,是真的治理了这些真正的“环境杀手”了吗?冒着黑烟的大货、技术落后的老爷车、超大排量的豪车。对于这些给空气添加污染的源头,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理自我安慰着世间一切美好,我们附和着厂商的宣传噱头,推崇着不知何时能普及大众的新技术,却忽略着这些在眼前的问题,这真的很阿Q。

趋势是美好的。毋庸置疑,节能与环保必然是未来汽车企业竞争的主旋律,这就像混合动力技术刚诞生时,举世震惊备充满希望一样。只是,当新能源技术在经历一番大浪淘沙之后,还能留下几何?

目前而言,油电混合动力仍是市场上最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许多厂商的车型也都进入了量产及销售阶段。但事实上,由于开发成本高,厂商的成本转嫁在消费者身上。没有办法大规模普及,必然导致价格虚高,愿意为了概念而买单的消费者太少了。这是一个循环的怪圈,最终导致的结果依旧是形式大于实际。

国内市场,价格偏高的混合动力一年的全加起来的销量也尚不足2000辆。再看看我们汽车销量早已经过了1000万,这样的差距,“绿色”环保不是几百上千辆街上跑着的混合动力车能勾勒出来的美好画面。这更不会是尚未实现量产的纯电动车可以做到的。而这,就是我们形式大于实际的“绿色”。

在发展绿色环保的趋势上,相比于被国外厂商占据优势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自主品牌更乐于发展纯电动这种真正零排放的技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车技术也的确小有成就。此外,包括一汽、北汽、长安等大部分自主品牌车展上均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车型,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亮相的电动车型暂时还没有将量产时间提上具体日程,待到技术真正成熟完善时才能进行量产。而这其中的距离,还有多远?现如今,纯电动车型可以实现驾驶的,也仅仅只有比亚迪F3电动版、哈飞赛豹电动版等小部分已经实现量产销售的车型,但他们的普及销售,配套设施建设,大规模量产等都是待解的难题。

就是这样的现状,我们乐观于绿色环保技术的真正成熟与到来。但我们更需要清醒的面对眼前并不环保的现状,改变不是朝夕间,不是一个技术,不是几款车型,更不会是一个概念。目前的我们,像是画饼充饥一般,我们不该只是让形式大于实际。看看眼前的天空,难道你还会感慨“绿色”真的来了吗?

 

/陈光耀

本文见报于广州《精品生活周报》汽车版,转载请注明媒体及作者出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