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二套房认定给刚性投资带来一场浩劫


   经过多轮调控政策对楼市展开的层层重压,原本已日渐收紧的房贷市场,伴随“二套房认定”的板上钉钉,更是将房贷市场仅存的狭缝填补起来。似乎给暗潮涌动的楼市注入了一米阳光,市场也由此变得更加明朗化。与此同时“刚性投资”也成为这一季的重要力量在楼市中涌现,它的命运又将如何上演?

  二套房认定尘埃落定 市场力量重新洗牌

  逐年追高不下的房价早已将置业门槛抬得高高在上了,更多的置业者选择通过银行贷款这一方式购买住房。调控政策中逐渐收紧的信贷细则驱使市场几方购房力量展开博弈。首先,二套房认定标准无疑给炒房者带来清场之灾,“认房又认贷”的严格规范大大压缩了投机投资者“钻空子”的空间。联想此前逆势涨价热销的大户型特别是豪宅别墅楼盘,想必销量也将受到此认定影响有所下挫。其次,刚性需求面对投机投资的暂时离场以及日趋明朗的政策,符合条件者在购房心理顾虑打消后买房预期或将提前到来,市场成交量有望在一定程度获得激活。

  此前投机投资行为将银行贷款大肆加以利用,大量囤房导致房产市场供需矛盾得到激化,一步步收紧的信贷政策正是对此症结开出“药方”。此“药方”尴尬之处也显而易见,药量过轻则无法将投机行为顺利清场,药量过重则伤及改善性购房需求在所难免。同时“房屋登记系统尚未全国联网”给现行二套房认定留下的漏洞,也成为市场难以清晰洗牌的障碍。

  刚性投资成为炮灰 投资渠道有待开发

  随着二套房认定的到来,作为刚性投资这一市场力量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夹板气”。投资型购房一直被视为近年来房价飞涨的幕后推手,当投资资本大量进入楼市使房屋供给出现严重不足,加剧了楼市供求矛盾同时造成房价非理性增长。当炒房者们被一轮堪比一轮严厉调控政策罚下出局的时候,刚性投资购房者们或将成为政策调控下新的炮灰。

  不可否认住房本身拥有消费品属性的同时也兼有投资品的意义,在“一房难求”“房价高开高走”的呼声下,住房作为投资品的意义也在无形中得到发挥。大量家庭自住兼理财的购买住房性质被视为刚性投资在市场中活跃起来。这只不断壮大的队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被扣上了“损人利己”的帽子。那么面对投资通道如此狭窄,市场传来“有钱不买房子买什么的”质疑声音也在情理之中了。

  当资本频频传出投资信号,为何民间投资领域却得不到相应扩大?与存在风险较大的股市相比,住房则存在不仅保值而且房价稳步增长的现状,也使住房无可厚非地受到投资追捧。追逐利益最大化本身就是资本的特性,利用宏观调控力量清场民间投资也并非长远之计。唯有解决住房供求矛盾,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在“堵住”投资资本的同时做好资本“疏通”才能最终促进经济市场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