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每克一城能赚多少钱?


 

华尔与太平军的故事(17)

【美】霍尔杰·卡希尔著

王纪卿译

 


   

    华尔的部队于1860年7月16日下午将尽时离开了上海,乘船溯黄浦江而上,向松江行驶。这是一个多雾的夜晚。当部队抵达松江时,正值夜幕降临,官兵们可以进入攻击位置,而不会惊动太平军。华尔的部队在距松江不远处登陆,军官们召集队伍集合,下达最后的命令,并检查装备。一切准备就绪。官兵们奉令爬行到城墙的百米之内。

    华尔和他的首席副官爱德华·法尔思德匍匐向前,查看他们将要炮轰的城墙和城门,以确定部队的位置。他们返回后,命令枪炮对准东城门,然后派人通知李霭堂将军,请他准备支援攻击。在浓雾弥漫的夜里,谁也无法知道李霭堂的部队是否开来了,但华尔知道那支官军在离松江不远的地方。

    到了10点钟,华尔的枪炮火光划破了夜空,射向松江东城门。他有两门12磅的火炮和几门6磅的火炮,这些重火器迅速地达成了战果。太平军涌上城墙还击,但华尔集中火力的炮击在太平军造成伤害之前已经摧毁了城门。华尔发出了冲锋信号。他的马尼拉人高呼着口号,冲到门边,从云梯上越过壕沟,前去攻打太平守军。

    他们遇到了一堵完整的墙壁。华尔迅速地察看所在位置,发现中国的工事无法轻易地击垮。他的工作还刚刚开始。还有一道内门位于和被摧毁的城门形成直角的位置,这道门完整无损。华尔立刻命令火炮上前。但他发现这个命令无法执行,因为壕沟上没有桥梁可以运渡火炮。第二个方案就是用炸药炸毁内城门。华尔带了20个50磅的炸药包,他下令将炸药包运来。在执行这道命令的过程中,华尔所部躲在主城门的门拱之下,躲避太平军的直射火力,但躲不开恶臭弹,太平军将大量的炸弹扔到了门拱下。(恶臭弹是一种陶瓷的手弹,其中装填着令人窒息的化学物质。中国海盗经常使用。)这些炸弹爆发的烟气立刻恶化了华尔所部在门拱下的处境。

    炸掉内城门真是不容易。为了安放炸药包,华尔的士兵必须越过一个开阔的院落,这片空地四周围着一圈半圆形的城墙,城垛上有上千名使用火绳枪与抬枪的太平军。华尔与马卡纳雅率领爆破队从门拱的掩蔽下冲出去时,围绕着他们的城墙上就射来了子弹。华尔的士兵纷纷倒下。他身边的一名英国逃兵头顶被炮弹掀开了。但是,沉着勇敢的华尔与马卡纳雅仍然催促爆破队前进。他们顶着枪林弹雨将炸药包堆放在内城门边,从被炸毁的外城门那里搬来砖木做成后挡,并且安设了引线。然后爆破队急忙跑回门拱下的掩蔽所。

    华尔的部队在门拱下等待爆破,准备在爆炸声响起后冲入城内。引线设置得太长,他们等候的这几分钟似乎成了永恒。恶臭弹如冰雹一样落到门拱下。这些未奉本国政府之命而在外国作战的雇佣兵开始担心引线出了毛病,但正在这时爆破发生了。华尔与马卡纳雅冲向内城门时,炸飞的砖木还在空中到处乱飞。他们身后是法尔思德、白齐文和马尼拉人。他们在烟雾中冲到内城门边,发现那门屹然未倒。包裹了铁皮的柚木门板完好无损,华尔对松江的第二次攻击顿时似乎宣告失败了。但是华尔找到了一个两尺宽的缺口,该处的门板被炸穿了。这个缺口正好能容一人穿过。华尔没有犹豫一秒钟,从此缺口挤过去,马卡纳雅、法尔思德与白齐文跟随其后。他们进门一看,发现自己置身于必死无疑的场面。太平军从四面的围墙上冲来,华尔的人刚刚进来十几人,就已被上千名太平军包围了。华尔的军官们佩戴着刀剑和柯尔特左轮枪,这些武器在短兵相接时发挥了可怕的效力。在全体士兵一个接一个挤进城门的时候,华尔和几名军官能够击退太平军的攻击。华尔的流氓军团无一人退缩。

    接着,该军团为了争夺东城门与太平军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马尼拉人装备了能够重复射击的夏普卡宾枪,这在当时是最有效的枪械。他们还装备了马来亚的短剑,是近距离格斗的利器。从内门有一条盘道通向城墙顶,那上面排列着一排火炮,这是该城的关键火力。华尔和他的士兵们一步一步地在坚强的敌群中杀开一线血路。城墙高达4丈。华尔所部花了两个小时才登上那4丈的高度。在内城墙边那条狭窄的盘道上,华尔的蛮勇之徒们一寸一寸地上升,他们砍杀和射击敌军的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他们来复枪的发射点燃了敌军的衣服。在短短的时间内,4000名太平军涌到了盘道上,涌到了东城门边。这些士兵装备着刀剑、长矛和古代的毛瑟枪,华尔的雇佣兵钻入他们构成的人墙,挥舞刺刀和短剑,缓慢地向上攀登。凡是能够容人站立的空间,都有一名太平军战士在那里挥舞刀剑,准备以生命为代价阻挡外国“鬼子兵”的前进。双方打了两个小时,未分胜负。华尔的部队几乎无人没有受伤。法尔思德上尉拖着受伤的大腿,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拼杀,步履蹒跚地前进,一边用左轮枪射击。华尔本人负了伤,只是不大严重。

    在华尔的马尼拉人的可怕火力之下,太平军慢慢地减少了。半夜时分,华尔的部队抵达了城墙顶部,夺取了那一排火炮。华尔原有的200人阵亡了62人。在剩下的138人中,有101人负伤。

    华尔现在占据了松江的东城门,能够将城墙上的火炮掉头对准城内。但是他的处境并不稳固。他的三面都是太平军,在兵力上大大超过他的部队。太平军发现华尔兵力很少,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击,战斗持续了整夜,攻势一直没有减弱。华尔所部立刻构筑了一道砖石胸墙,砖石都是从城墙上收集的。他们伏在胸墙后面,以有效的射击阻挡太平军的攻势。华尔很快就明白了,他无法长久守住阵地。他需要李霭堂将军的增援,才能控制该城。但是他既看不见李霭堂,也听不到他的声响。

    华尔立刻派人翻墙出城,送信给李霭堂,告诉他东城门已经攻占,请他立刻率部前来松江。华尔无法命令李霭堂,因为中国将领只是奉命与他合作。时间流逝,李霭堂还不见来。华尔的马尼拉人继续战斗,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华尔又派出一名信使,然后又陆续派出两名,但李霭堂的7000名勇丁整晚都没有出现。黎明来临,李霭堂还是没来。

    清晨6点刚过,华尔的部队已经减员到100名有效战斗员,这是军官与士兵的总数。透过灰雾蒙蒙的晨光,他看见了李霭堂部队的前锋。这位中国将军不相信信使报告的消息,他不相信东城门已被夺占。他在天亮前拒绝出兵,直到他能亲眼看到前进的路上是安全的。官军的到来令太平军陷入了恐慌。他们因火力减弱,很快就全面撤退。在李霭堂的部队到来之前,太平军主力已经撤离了该城。松江落到了弗雷德里克·华尔的手中。

    华尔马上在松江的夫子庙旁设立了指挥部。他为伤员们安排了一所医院,同时搜捕城内的太平军,发布告示,命令居民各安生业,顺从朝廷,还征召劳力打扫战场,如同任何征服者一样。然后他着手重建部队。这并不难办,因为他沉甸甸的箱子里装满了金子。他得到了根据协议攻取松江后应得的报酬,据报道为4.5万到13.3万美元之间。太平军留下的战利品和城市本身的财物进一步增加了他的资金。新兵蜂拥而来——有欧洲和美国的雇佣兵,有英法驻上海舰队的逃兵,有马尼拉人,甚至还有中国人。尽管中国人认为当兵比做乞丐还要下贱,但他们被吸引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同一种东西所打动了,那就是金钱。

    华尔攻占松江被中国人当作一场大捷而为之欢呼。欧洲军事观察家在其中看到了一个精明的战略动机。松江在太平军的环上海战线中是重要的一环。太平军只要松江在手,就能轻易地从杭州派出大部队溯黄浦江而上,对上海发起突袭。华尔攻占松江打破了太平军的交通线,阻断了太平军从其已经驻军的杭州发起攻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