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为什么不喜欢华尔


 

华尔与太平军的故事(18)

【美】霍尔杰·卡希尔著

王纪卿译


    华尔回到上海时,给他的后台老板带来了松江城,那些人喜不自禁。他的胜利是清军在江苏打的第一个真正的胜仗。泰记钱庄的杨坊和吴道台看到了通过他们明智地雇用洋鬼子铺设的台阶登上高位的前景。对于中国人而言,华尔成了受欢迎的英雄。他在欧洲人中的声望毫无提升。英法两国的军官们仍然把他当成一名应该遭到镇压的暴发户冒险家。现在他取得了胜利,使他们比过去更不喜欢他了:他不是正规的军人,所以无法按照军事教科书上的办法打胜仗。

    那些军官憎恨华尔的主要原因是,华尔击退太平军一事,正是驻上海的每个外国军官都想做的事情。英国的外交代表弗雷德里克·布鲁斯(后来的弗雷德里克爵士)和法国总领事M·德·波尔布隆于1860年5月26日宣布,英法两国的舰队和军事力量将被用于保卫上海,对抗太平军的攻击。他们担心上海“会成为攻击目标和内战的战场,而那些愿意在平静的世界中从事和平事业的外国侨民与本地人的利益会遭受严重的损失”。英法的军官们知道,有了这一宣言,欧洲武装力量迟早会被拖入针对太平军的攻势。他们不愿被一个“美国北方冒险家”抢了先机。

    当华尔还是一个有可能丧身于松江城下的不知名的暴发户时,欧洲人对他的所作所为不会十分在意。如今他已经夺取了松江,并且拥有他自己的部队,自任司令官,那么他们就觉得有必要打压他了。英国人要求中国当局立刻解散华尔的部队。吴道台和杨银行家非常恭敬地同意英国绅士们的所有看法:华尔是个坏人,他的军队应该取缔。

    华尔非常清楚上海的欧洲人如何评价自己。他的中国雇主给了他相关的信息。但他继续推行自己的计划。他知道他在松江的胜利必须得到更多胜仗的支持,而且要快,他相信“不失时机”这句格言。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使他保持雇主的信任,如果他过久地耽于荣耀,太平军会来把他击败。在两周之内,他又将部队补充到原有的人数,购买了新的武器装备,包括几门火炮,并且制定了攻取青浦的计划。青浦是坐落在上海和太平军大本营苏州之间的城市。

    华尔急于在青浦打一个胜仗,他在上海花重金招募船上的水手。他招募了多达30名的英国海军逃兵,还从商船上招募了许多开小差的水手。在出征之前,他不仅惹火了在上海负责欧洲海军舰队的军官,而且激怒了船主和商船的船长。“海盗!”“水匪!”“掠夺者!”在那些绅士们对华尔的称呼中,这还是最温和的。他们指控华尔从他们的船上诱走员工。指控属实,不过华尔诱走水手是间接的。华尔并未直接引诱逃兵,但那些人在计划离开岗位时受到了鼓舞,因为他们听说任何一个受过军事训练的欧洲人在松江都领到了高薪,分到了财物,并且享受了刺激。

    在欧洲人的远东驻军中,不论处于何种战争状态之下,总是有人开小差。许多英国逃兵加入了太平军,另有一些逃兵则散布在各处的官军之中。英国人曾抱怨说,早在1853年,就有逃兵在中国的这场内战中为敌对双方服务。但是华尔招募的那些逃兵却很容易对付,英国人开始派出海军巡逻队抓捕他们。华尔巧妙地避开了巡逻队,但巡逻队的存在对他构成真正的障碍。他不再可能把伤员送回上海医治,他顶多只能在松江把伤员替换下来。

    华尔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推进攻取青浦的计划,克复重重困难组建部队。他这支部队由200名马尼拉人和不同国籍的100名欧洲人组成,他把英国逃兵当作部队的骨干。那些欧洲人多半是来自商船的官员和水手。在两个星期内,他把这支部队整训得井井有条,准备出征青浦。那是一个坚强的太平军堡垒,由忠王的一员爱将负责驻守。已有几支太平军劲旅从青浦出发,迅速地穿越原野,扑向海滨,在位于距上海约40里之处攻击了华尔推进缓慢的友军——李霭堂将军所部的营地。攻取青浦将会阻塞太平军从苏州前来上海之路,如同攻取松江已经阻塞了太平军从杭州出兵之路。华尔认为,只要他有了松江与青浦在手,就能击败任何一支突然进军上海的太平军。

    8月2日,华尔向青浦进发,走在他至今指挥过的最强大的一支军队的前面。他的300名官兵,由李霭堂指挥的1万名江苏清军做后盾。这支部队拥有两门野战炮和许多小型火炮,有一支中国炮船组成的舰队为之声援。当时长江、吴淞与黄浦江上有许多这样的中国炮船,它们长约4丈,宽约七八尺。它们通常由25人操纵,每边划10枝桨。大多数炮船装备两门炮,一门装在船首的一个平台上,另一门装在船尾。炮船吃水很浅,轻轻地浮在水面上,划行很快。它们挂着常见的中国木棍拉索帆,在顺风时能跑很快。华尔让他的部队乘坐这些炮船前往青浦。李将军则在已被夏季雨水淹没的泥泞的乡间道路上缓慢行进。

    华尔在李将军的部队抵达之前就发起了攻击,指望官军的勇丁在他占领了青浦城的部分城墙之后将太平军歼灭。中国的炮船舰队对青浦的西城门进行了佯攻,而华尔的主力则攻打南城门。对南城门的攻击令太平军猝不及防,华尔的部队在大炮的掩护下轻松地登上了城墙。他们在太平军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已占据了城门,在城墙上构筑了工事,以抵御太平军的反攻。

    攻城战打得非常漂亮。欧洲的逃兵们拼死地战斗。但文森特·马卡纳雅手下的马尼拉人战斗得一点也不逊色。这个年轻菲律宾莽汉在整个战斗中都在华尔身边,像恶魔一样作战。似乎二战松江的情形又重演了一遍。这是一次勇敢的行动,但是注定要失败。这一次太平军揭穿了华尔的虚张声势。他们在青浦有10万之众,由一位果决的将领指挥,此人有一位名叫萨瓦吉的英国人为他当副官。

    这个萨瓦吉据说曾是海军的一名逃兵,后来在中国的水道上当上了领航员,再后来就加入了太平军。人们认为他是一位睿智的军官。在他的领导下,太平军立刻发起反击,把猛烈的炮火砸向华尔的部队。城墙上发生了惨烈的拉锯战。有一阵子,华尔的官兵勇敢地站稳了脚跟。但是射向城墙上的火力太猛,令他们无法容身。和往常一样,李霭堂不见踪影。他们在毁灭性的炮火下被迫撤退。除马卡纳雅以外,所有军官都负伤了。华尔5次挂彩。最厉害的一次是一颗子弹从他的脸颊穿透到下颚,他当即倒下,若非马卡纳雅将他扶住,他肯定会仰面倒在城墙上。华尔很快就恢复了神智,指挥部队撤退。

    这是一次灾难性的退却。太平军从南城门突然杀出,缴获了华尔的野战炮和弹药。更糟糕的是,太平军俘获了炮船舰队,迫使华尔的残兵败将穿行江苏泥泞的道路,走了将近百里之遥,才抵达松江。

    在撤退行军时,华尔的官兵遇见李霭堂指挥的勇丁正在步履蹒跚地向青浦开进,令他们更加泄气。中国人看到友军狼狈的情景,立刻掉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