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的世界杯营销还很低级


在南非世界杯赛场上,足球强国之间的角逐如火如荼,虽然没有中国球队的身影,但我们可以在绿茵场周围的活动广告牌上看到熟悉的汉字——“中国·英利”。笔者眼拙,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中国·吉利”,可惜不是。

因为中国的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还因为吉利与英国的汽车企业有合作,有些产品还在强调英伦品质。故作此想。笔者可能有些自作多情,其实早就应该知道,本届世界杯的唯一汽车赞助商是韩国“现代起亚”。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2年及2006年世界杯的汽车赞助商均是现代汽车。即使不是现代汽车,也别奢望中国汽车的影子出现在招摇的赛场上。

就像中国足球不能踏上世界杯的球场一样(中国男足曾打过2002年韩日世界杯,一场不胜,小组赛即被淘汰,进球数为零,丢人现眼,说没进过世界杯不冤枉它),中国汽车也打不进欧美日等主流市场。当然,与中国足球相提并论有点污辱人的意思,中国汽车毕竟比中国足球强多了。只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路途上需要引人瞩目的举动,让地球人看到中国汽车正面的积极的好的一面,而不是被人误解,肆意轻贱。

现代汽车已经成为继日本汽车之后最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国际著名品牌。最近几年来,它在北美和欧洲的形势青云直上,知名度大幅提升,这与它积极扩展国际市场,使用大型有效的营销策略息息相关。三届世界杯的前前后后有十数年的时间,恰恰是韩国汽车大力进取、跻身国际汽车巨头阵营的时候。特别是在日本汽车遭遇全球性的质量信任危机的时刻,韩国赶超日本汽车的机会更大。

中国汽车也到了大张旗鼓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了。如果说现在我们还在打游击,在世界市场的大后方频频出击,让国际汽车巨头不得安宁,实力大涨,现在则是加入到正面战场与它们展开决斗的时机了。

世界杯期间,国内的汽车厂商并不寂寞,不过它们的招数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无非是赞助国内直播、邀请足球明星代言、通过竞猜向消费者赠送门票,还有的推出世界杯纪念车型,等等,都很低级幼稚,并无创意和新鲜感。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为世界杯上露脸的足球强队和汽车强国们捧场,呐喊助威,内心难掩无奈的痛苦和丝丝酸楚。说到效果,在国内市场趋于平淡的时期,世界杯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购买激情,相反却是冷场的局面。

说实在的,笔者宁愿躲在家里喝着啤酒看电视上的直播,看广告板上频频翻起的“现代起亚”的字眼,也不愿到烈日炎炎的户外晒成非洲人的肤色。

借机“世界杯”的体育营销,效果几何?笔者并不看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足球的软蛋,中国汽车不得不保持的低调。近年来中国汽车动作频频,出海收购了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尽管还没有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但也算有些影响力了吧,可惜现在能做的只有给别人敲敲边鼓,跑跑龙套。

这不是花多少钱的事情,而是能否准确有效的抓住良机。

笔者很记得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事情,意大利的马特拉齐用不逊的言辞激怒了齐祖,齐祖一个千斤顶把对方顶翻在地,结果被红牌罚下,最终意大利凭借人数优势夺冠。无论怎么说,意大利捧得了大力神杯,这是多么好的宣传机会,但在国内市场,意大利汽车企业菲亚特却没有任何表示,连庆祝都没有,很快,不思进取的菲亚特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