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世界上的事,往往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岭是峰,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角度。同样是中国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GMO的钱塞勒更多看到的是其危险一面。他在《中国的危险信号》一书中指出,2015年,中国人口将开始减少,就业率将达到高峰。钱塞勒因此认为,如果届时经济增长率开始低于北京8%的目标,大部分新基础设施将最终变得多余,房地产泡沫将被冲洗干净,银行系统会深陷在不良资产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与此相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更多从乐观的一面看问题。他3月15日在《财经》杂志上撰文说,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的重要标准,应当是投资效率指标而非投资绝对量。他说,从边际资本产出比例(即创造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投资量)这个宏观指标看,中国大陆的投资效率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如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在类似发展阶段上基本相当;而从资本回报率这个微观指标看,中国工业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以及上市公司的股本回报率近年都表现出向好趋势,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不低于其他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是合理的,并不存在过度。
而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在本报发表的观点文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飙升未必是坏事》中列举的数字,则从旁印证了王庆的这一观点。李晶说,中国的边际资本产出比例已从2000年时的3.7下降至2008年的2.0(这一比例越低,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中国的投资效率要高于许多其他国家。她还说,并没有清晰迹象显示中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在下降。李晶举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说,这些公司2007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14.7%,高于2001年时的5.4%,许多分析师预计A股上市企业2009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仍会提升。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当前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崩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投资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良好效率,而鉴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这两个领域未来几年的投资效率将对中国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在钱塞勒看来,中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高增长的合理性,主要建立在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将继续维持多年这一预判上。而他认为,在中国人口总量2015年达到峰值后,由农村向城市移居的人口将急剧下降。如果这一判断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看似合理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若干年之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很可能也会急剧下降,而这种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急转直下,在目前的边际资本产出比例和资本回报率这些指标中是看不出来的。
但日本的前车之鉴或许可以给我们以警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日本15至65岁这一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于1990年达到峰值,此后便急剧下降;中国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于2015年达到峰值,此后也将急剧下降。而日本正是在1991年工作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一年,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盘,日本经济此后也长期陷入低迷,至今无法走出困境。当然,有人也许会说,鉴于中国的低城市化率以及庞大的人口总量,工作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以后大规模的城市化未必会戛然而止。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2007年的研究显示,在仅剩一亿的未来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约一半的年龄已超过40岁,不再适于向城市转移,所以可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只有5,000万。而根据中国以往每年由农村向城市转移600万至700万劳动力的速度衡量,农村这5,000万富余劳动力也将在2007年之后的7到8年内转移完毕,届时正好是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人口角度看,2015年过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基本告一段落。
可见,如果我们评估当前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效率时,不能未雨绸缪地预见到这一点,将是相当可怕的。这或许正是中国经济警兆背后的警兆。
附录 :经济数据 华尔街日报 及 世界银行DATA
10年一季度 09年全年 四季度 三季度 二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11.9% 8.7% 10.7% 8.9% 7.9%
10年4月份 3月份 2月份 1月份 09年12月份
消费者价格指数 2.8% 2.4% 2.7% 1.5% 1.9%
固定资产投资(城镇)** 26.1% 26.4% 30.5%
M2货币供应量 21.48% 22.5% 25.52% 25.98% 27.68%
零售销售额 18.5% 18.0% 17.5%
生产者价格指数 6.8% 5.9% 5.4% 4.3% 1.7%
工业增加值 17.8% 18.1% 18.5%
贸易顺差**** 16.8 -72.4 76.1 141.7 184.3
外汇储备* 2.447 2.399
外商直接投资*** 24.69% 12.1% 7.79% 103%
备注:表中所有百分比数据均为与同比变动数据
*为当月月度末统计数字,单位为万亿美元
**为年初至当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积统计数字
***为当月中国非金融领域(不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数字
****单位为亿美元
以下为中国现行利率
最新 最后一次变动时间
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 2.25% 2008年12月23日
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 5.31% 2008年12月23日
准备金存款利率 1.62% 2008年11月27日
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 0.72% 2008年11月27日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17% 2010年5月10日
备注:*指的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执行另外的存款准备金率。
世界银行数据 (图文形式) :
俩个预警 :
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周三表示,全球经济分化日趋明显,发展中国家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佐立克称,和过去的全球经济危机不同,此次发展中国家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而非问题制造者。
他在反贫困组织InterAction主办的论坛上表示,某些国家受到的冲击较其他国家更为严重,但目前实际情况是中国和印度面临一定的经济过热风险。
报导援引李稻葵的话称,中国经济正面临过热风险,或正处于过热边缘。
货币政策委员会为中国央行提供政策建议,但并不决定货币政策。
据报导,李稻葵认为,中国应小幅提高存款利率,因为中国目前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
他还表示,人民币的逐步升值将有助于企业为人民币的最终大幅走强做好准备。
一个附则 :
感到奇怪吗?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无为”即是最好的消息。中国政府持有约6,000亿美元的欧洲政府债券。对了,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的国债。这些所谓的“欧猪四国”正在遭受的信用危机困扰着全世界。
并不是这些国家将正式破产,只是如果它们现有的债券到期且必须偿还之时,债权人害怕且拒绝贷给它们更多的资金,它们将因缺乏资金而无力清偿。作为最大的个体债权国,中国表示无意减少或放弃现有投资之举大大降低了它们的风险。
别以为中国人不能撼动债券市场。他们能。他们曾做过此事。2008年12月,美联储(Fed)宣布将购入数十亿美元的抵押担保证券,然后2009年3月,美联储又把这一数值提高到1万亿以上。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中国想出售这些证券。如果当时美联储不买入,谁会买?肯定不是我。
同理,如果中国想抛售欧洲的债券,谁来买?等同于美联储的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没有法定权限担此重任。在主权债务危机中,他们已经大幅放宽了自己的规定,如果再接手这些债券,等于是把这些规章制度撕个粉碎并把碎片扔进垃圾车里。
欧洲各大银行能买吗?对不起,法国、德国和荷兰的银行持有的“欧猪四国”的国债已经比中国持有的两倍还多。相信我,他们没兴趣再买更多。
所以,由于中国坚定地持有这些债券,且几周前实力更强的欧洲国家宣布将救助弱小的国家,我认为危机真的已经过去。
但那又如何?
这是否意味着把美国股市从2009年3月的低点带到2010年4月的高点并让股指上涨80%的那个美好的大牛市将立刻卷土重来并将以全速再次推高股市?我真的表示怀疑。
认为这一幕将会发生者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股市从去年4月的高点下跌12%只是大牛市中的一次短暂且必要的调整。
观点相反者亦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不断的新世界,如果不是欧洲掉了链子,全球经济也会因其它事而出现危机。他们认为这根本不是调整,而是新熊市的开始。
当完全针锋相对的两种可能性均拥有如此之多的信众时,一个优秀的逆向投资者该怎么做?很简单,唯一的逆向押注就是:从此一切将风平浪静。这大体就是我的预期。
今年迄今,股市略微下跌,按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衡量,跌幅约为1%。我押注到2010年底,股指将上涨10%左右。这仅略高于过去80年的平均年回报率。这等于股市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为什么我不认为我们进入了新的熊市?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目前的调整非常有可能让股市再往低走。在上涨80%之后,12%的调整又算得了什么?但我的确认为这只是一次调整。股市不会比2009年3月的底部更低,甚至也不可能接近那个位置。
为什么?熊市论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不断的世界,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当危机出现时,世界各国政府均百分之一百地致力于解决这些危机。无论如何,过去并不一直是这样。大萧条期间,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政府面对全球经济的崩溃却袖手旁观。但谁能否认,此时此刻各国政府一直尽其所能地在每一次需要的时候去救助每一个人,挽救各种出现的危机?
那么为什么我不认为糟糕的日子到头了?为什么不认为股市在上涨了80%之后还有另一个80%的上涨空间?原因相同,但结果相反。的确,各国政府已经掏空了老本以确保平安无事,但事情却接连出错。所以等于是打个平手,保持僵局。世界既不会崩盘,但也没真的准备好开始增长。
Donald Luskin
本文译自Smart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