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披露,我国在后危机时代,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去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财政增幅很大,到年末财政收入有望突破8万亿大关,是建国60年来的最高一年。加上政府的基金性收入1.8万亿元和其他收费性收入,2010年政府可掌控的财力在1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幅达到30%以上。消息一经传出,舆论哗然,有的人为之庆幸,有的人为之担忧。笔者辩证分析如下:
一、财政收入猛增的可喜之处
第一,今年财政收入大幅度攀高,实现8万亿元的规模,是我国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和压力,采取刺激经济政策取得的明显效果。全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基础面向好,经济回升,带来的GDP的增长。到今年年末,我国GDP增幅在10%左右,总额将达到37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经济的企稳回升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大幅攀升,也是经济向好的象征。
第二,财政收入增长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加的标志。财政收入增加,政府用于再投入和转移支付的能力增强了。通过转移支付,形成政策导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民生工程倾斜。只有财政收入的增长才能带来转移支付能力的增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第三,财政收入增加是国库充盈的表现。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实现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的旧胎记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负担,现有财政既要承担为计划经济后遗症买单的任务,还要承担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同时还要承担花钱保和谐、保稳定的任务。所以,只有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盈,才能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实现国泰民安。
二、财政收入增加的忧虑之处
第一,出现了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的不正常现象。正常情况下,财政收入与GDP增幅应同步增长,但从去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在25%以上,而GDP增长在9%左右,明显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总量的增幅,是一种不和谐、不稳定、不协调的增长。
第二,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突出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整个国民收入中的国家收入增幅偏大,民众收入的增幅偏小。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向国家的倾斜过多,民间收入增幅过小。因此,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应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实现国民收入向民众倾斜,尽快实施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第三,财政收入的增幅过大是建立在企业税负增加的基础上。我国财政收入92%来自各种税收,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说明税收增长过快,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随着财政收入增加和政府调控能力的增强,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培养经济发展后劲。
第四,财政收入猛增说明我国税制改革应该启动了。随着财政收入的猛增,我国应将税制改革提上日程了,应尽快研究改革分税制,解决地方和国家税收分成不尽合理的现状,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纳税主体是公务员和工薪阶层,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8%以上。个人所得税变味了,不是抽肥的调节税,而成为工薪阶层的工资税。随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才能使工薪阶层得以解脱,实现个人所得税收在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上的双重职能和作用。
第五,财政收入增加之后的研究重点是财政收入的支出结构问题。财政收入应该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由此推动财政体制由计划经济的吃饭财政和建设性财政,转向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倾斜,解决政府开支太大,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真正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优化。
第六,财政收入增加之后,支出要体现阳光财政。阳光财政就是要对人大代表和民众公开财政支出,将财政支出拿入纳税人的监督之中,定期向纳税人报告财政收入的使用去向,加强对财政的合理监管,规避财政资金过多投入经济建设而造成的财政风险问题,使我国财政收入支出结构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增加了,也为财政体制改革筹集了改革成本。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全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中国才能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实现长治久安。
一、财政收入猛增的可喜之处
第一,今年财政收入大幅度攀高,实现8万亿元的规模,是我国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和压力,采取刺激经济政策取得的明显效果。全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基础面向好,经济回升,带来的GDP的增长。到今年年末,我国GDP增幅在10%左右,总额将达到37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经济的企稳回升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大幅攀升,也是经济向好的象征。
第二,财政收入增长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加的标志。财政收入增加,政府用于再投入和转移支付的能力增强了。通过转移支付,形成政策导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民生工程倾斜。只有财政收入的增长才能带来转移支付能力的增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第三,财政收入增加是国库充盈的表现。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实现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的旧胎记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负担,现有财政既要承担为计划经济后遗症买单的任务,还要承担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同时还要承担花钱保和谐、保稳定的任务。所以,只有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盈,才能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实现国泰民安。
二、财政收入增加的忧虑之处
第一,出现了财政收入过快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的不正常现象。正常情况下,财政收入与GDP增幅应同步增长,但从去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在25%以上,而GDP增长在9%左右,明显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GDP总量的增幅,是一种不和谐、不稳定、不协调的增长。
第二,财政收入增长过快突出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整个国民收入中的国家收入增幅偏大,民众收入的增幅偏小。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向国家的倾斜过多,民间收入增幅过小。因此,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应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实现国民收入向民众倾斜,尽快实施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第三,财政收入的增幅过大是建立在企业税负增加的基础上。我国财政收入92%来自各种税收,财政收入增长过快,说明税收增长过快,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随着财政收入增加和政府调控能力的增强,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培养经济发展后劲。
第四,财政收入猛增说明我国税制改革应该启动了。随着财政收入的猛增,我国应将税制改革提上日程了,应尽快研究改革分税制,解决地方和国家税收分成不尽合理的现状,适时提高个税起征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纳税主体是公务员和工薪阶层,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8%以上。个人所得税变味了,不是抽肥的调节税,而成为工薪阶层的工资税。随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才能使工薪阶层得以解脱,实现个人所得税收在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上的双重职能和作用。
第五,财政收入增加之后的研究重点是财政收入的支出结构问题。财政收入应该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由此推动财政体制由计划经济的吃饭财政和建设性财政,转向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倾斜,解决政府开支太大,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真正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优化。
第六,财政收入增加之后,支出要体现阳光财政。阳光财政就是要对人大代表和民众公开财政支出,将财政支出拿入纳税人的监督之中,定期向纳税人报告财政收入的使用去向,加强对财政的合理监管,规避财政资金过多投入经济建设而造成的财政风险问题,使我国财政收入支出结构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增加了,也为财政体制改革筹集了改革成本。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全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中国才能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实现长治久安。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