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伴有暂时性嗅觉障碍、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较小儿童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慢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拍摄X光片检查既可确诊。与中医“鼻渊”;“脑漏”相类同。
1.藿胆丸成人每次6克(小儿3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2.参苓白术散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每日两至才三次。
3.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用姜汤、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日两至三次。
4.鲜大蓟根90克,鸡蛋2至3个加水适量文火同煮至蛋熟后吃蛋喝汤。每日一次。忌食辛辣等刺激物。
5.鹅不食草12克,细辛6克,白蓝6克,辛夷花6克,麝香0.3克焙干共研为细面,每次取适量药面轻轻吸入患鼻中。每日三至五次。
6.水百合15克,天麻9克,刺梨花9克水煎内服。每日一次。
7.前胡9克,蔓荆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参9克,射干4.5克,海哈壳12克,桑白皮9克,瓜蒌皮9克水煎内服。每日一次。
8.辛夷9克,细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芎9克,鲜松针3克。水煎先将药液倒入碗中用热气熏患鼻约2分钟,再趁热服下药液。每日一次。
9.嫩蒲公英30克,嫩紫地丁30克洗净后放入沸水急火煮至熟,捞出切细捣烂如泥蘸食。每日一次。
10.苍耳子6克,茶叶6克用沸水沏代茶内服。
11.葱白10克洗净捣烂如泥绞取汁涂鼻唇之间,每日两次;或用开水冲后。
12.苦葫芦籽30克捣碎置瓶中加入150毫升高度白酒中浸泡7日。每次取数滴滴于患鼻中,每日两至4四次。
13.黄连30克,辛夷花3克,冰片0.6克焙干共研为细面,每次取适量药末吹入患鼻中。每日两至四次。适于急性鼻窦炎者。
14.鱼脑石粉9克,辛夷6克,细辛3克,冰片0.9克焙干共研为细面,每次取适量药末吹入患鼻中。每日两至四次。适于慢性鼻窦炎者。
15.新鲜白萝卜、独头大蒜各等份共捣烂如泥扎取汁,每次于患鼻孔内滴数滴,每日一次,7次一疗程,连用2至3疗程。
16.玉米须、当归尾各等量晒干制成烟丝,取适量装入烟斗当烟吸每次吸1至2烟斗。每日五次。
17.取独头大蒜去皮洗净捣烂如泥加甘油2倍,用棉球醮药汁塞于患鼻内,用药前应先用淡盐水清洗鼻腔。
18.老刀豆根适量焙干研为细面,每次用黄酒送服10克。每日两次。
19.丝瓜藤1米,白芷30克,洗净、切碎、晒干、焙焦共研为细面,炼蜜为6克药丸,每次1丸。每日三次。
20.孩儿茶15克用凡士林15克充分调匀,取适量塞于患鼻孔中。初有黄涕流出较多随着症状减轻会慢慢减少。每日三次。
21.辛夷花10克,细辛5克,甜瓜把5克焙干共研为细面,用纸卷成如香烟状将药面纳入其中一端点燃另一端对准患鼻用气焰熏10分钟。熏后会有黄涕流出。每日一次。
22.鲜鱼腥草30克,野菊花30克,辛夷花30克共捣烂如泥后取其药液。每日三次,每次取2至3滴滴入患鼻中。
23.生附子30克研为细面,大葱白8克,白面16克,高度白酒适量共调匀如膏状。隔日取5克做成如一元硬币大小的药饼外敷于一侧涌泉穴处(在足底部,自然卷足时在足前部有一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左右脚交替施术。
24.取额中穴(在印堂、神庭、左右阳白四个穴连线十字交叉处),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于顺时针方向、缓慢地由穴位中心向外做旋转式温和灸30分钟,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向四周扩散为佳(也可以见患者额部微微汗出时停灸),灸毕令患者在诊室内避风休息30分钟后再离开。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鼻窦就像呼吸道的卫兵一样,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肺、气管等下呼吸道的功能,而且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大脑、眼睛等组织,如果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患者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如鼻腔中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应堵住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住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对鼻腔病变及邻近器官的病灶感染、鼻腔畸型、牙病等需及时、彻底治疗。但不可轻易滴用鼻药。患急性鼻炎时不宜乘坐飞机,游泳时应避免跳水和呛水。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20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