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自2010年7月1日起把宽带接入权确认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芬兰由此成为世界首个确认“宽带权”的国家。芬兰通信部网络通信部门官员奥利-佩卡·兰塔拉说,电信服务商提供每秒1兆比特的宽带上网服务规定1日起生效“据我们所知,芬兰率先在世界上把宽带(接入权)确认为一项基本权利。根据新规,自1日起,芬兰所有网络服务商有义务为用户提供每秒1兆比特的宽带上网服务,无论用户身处何地。服务商对宽带服务收费“必须合理”,但可以把推出服务所必需费用计算在内。芬兰还计划在2015年前使所有民众享用高速互联网。按芬兰电信局说法,届时全国超过99%居民将距离任何一个每秒100兆比特的高速互联网络“不到两公里”。
德瑞电信首席顾问宋永军认为:芬兰的这种做法代表着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将深远的影响世界电信业的未来。当然也会影响到中国电信业的未来。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信业整体危机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话音贬值从传统的固话语音向移动话音蔓延,不断降低的话音资费正在侵蚀运营商的利润;与此同时,新兴的宽带增值服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不像预期那样可以给运营商带来真实的利润。相反,到时跨界趋势越来越明显,大量行业反向渗透到电信或者信息通信产业蚕食着本就增长缓慢的利润。长期以往,将不利于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
与金融业相比,信息通信产业同属垄断性、资源型产业。但是很遗憾的是金融业改革风生水起,从混业经营到单一经营,再从单一经营再到混业经营,金融改革一直前行。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能出现类似平安、招商这样机制灵活,大型控股的金融集团的原因。而信息通信产业在产权改革,机制改革上鲜有建树,依然停留在争论“是做管道商”还是“控制产业链”,是防止“广电入侵”还是“独立发展”的矛盾之中。
国务院,工信部已经明确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家运营商也在积极响应。但是很显然目前的体制、机制决定了这条高科技之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
首先:任期制的弊端决定了运营商的战略很难延续,基本属于“滚动规划”的循环怪圈之中。运营商虽然在做战略规划,但是战略规划并不是企业宪法。战略规划的短期性明显和战略规划的本质相违背。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需要长期(5年以上)的培训才能逐渐成熟。但是各地运营商有苦难言,集团包括国资委的考核是EVA,注重当期效益。这就很难促使一个长期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能得以贯彻。
其次:铁饭碗的理念依然在信息通信运营商文化中根深蒂固。随之而出现的局面就是能人引不进,庸人不能辞的人力资源怪圈。新型产业需要有新思维的人来执行,但是目前运营商的体制,机制显然不允许这么做。
再次:缺乏革命性的铁腕手段也是当前信息产业链发展的困局。比如类似大型集团控股公司的组织形式,将属于信息化、集成应用的业务作为独立子公司运作;将属于互联网属性的业务作为独立子公司运作;同时以资本控股的形式控股战略型业务。只有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让运营商牢牢占据在信息产业链价值的顶端。否则,一旦有一天,基础通信市场开放,运营商承受的压力将更大。
最后:政府应给予运营商更大力度的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每年数万亿规模的产值)需要快节奏、大规模的投入,需要政府在管网政策,物权法等给予强大支持。但是很显然,目前政府的投入和产业所期望的投入难以成正比。这明显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信息产业发展始终无法突破的关键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