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美国留学印象


“SHOW出我的留学心经”

新浪教育与启德教育联合征文比赛

 

浅谈我的美国留学印象


1. 美国空气很好,到处是大草坪。天很蓝,蓝到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草坪很大,大到三五成群的孩子、席地讨论的学子和相互依偎的情侣们。

2. 美国饭很难吃。什么菜里都有cheese。蔬菜清炖,然后自己加酱。但是很健康。尤其是原材料,吃的很放心。纯牛奶有股原汁原味的甜。这点真好。

3. 学习其实很简单。但是,整个学期必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般学术。轻易一次忘写作业,或是缺课一次又不幸有点名,你的A可能就没了。

4. 美国同学多数很友好。关键是你要大胆的开口。他们的听力很好,印度阿三和中东大亨的英语他们都能听懂,更何况我们中国人。

5. 美国人其实和中国人很像。两个民族有很大的共通性。美国人办事一样讲人情。比如租学习房子,我和里面某工作人员比较熟,我有优先挑选权。在制度下,很多事弹性很大。

6. 美国东西很不错。但是教科书在内的各种书特贵。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好。

7. 一个人在美国,要勇敢的闯,事情其实不是很难。不要被自己的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毁掉做事的决心。

8. 一个人在外,可以适度的和中国人交往。但中国人多了也不好,这个民族人多了就容易出事,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美国人只可能和你是真的朋友或者是友好的同学同事关系。他们很认真,很较真,很性格,很可爱。

9. 深切感受到和教授交流的必要性,美国教授是很负责任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教授很少主动找学生,即使你一学期不去,或者一直不写作业。他可能认为你对这门课很了解了,不需要去,或者是你根本不care你的成绩。反之,常和教授联系的,至少他会认为你很认真。所以,作为国际学生,当你语言上还不能和native student相比时,多和教授联系百益无害,联系方式可以通过邮件、电话和去办公室,当然要提前约好。教授是不坐班的。另外,平日多和教授讨论,当你申请奖学金时,教授会很开心做你的推荐人。另外一点,多和教授交流,对你的成绩是很有好处的。这一点,我有深刻的经历。上学期修了商务法律。不得不说这门课很难,对所有人。美国学生平均成绩72%。对我来说,尤其难,我从来没学过法律,在国内也没接触过。但我选择尝试,挑战自己的语言能力,挑战自己的学术能力。很不幸,第一次考试D-。我实在搞不明白那些冗杂的法律条文是讲什么的。得知成绩,我第一时间约了教授交流。在交流中,我说了自己的情况,选课的原因,学习的目标等等。其实,这个D-已经决定我的成绩没法接近A了。但通过交流,教授表示理解我的情况,并且鼓励我继续努力,并表示,如果下次可以更好,我可以得到更多的bonus。第二次考试,继续不理想C-。合同法是很难的,对法学院的同学也是这样,也许我尤其不擅长学法律。考试完,我还是和教练谈了。这此结束后,按理我应该拿不到B了,已经可以考虑选择drop掉这门。谈话开始,我就表明自己不会轻言放弃。这次的内容比较深入,我和他谈了美国的立法精神(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我浅读过)。教授比较欣赏。我又提出自己是不擅长抓住每个细节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的转学目标和未来方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授依然鼓励我努力,并表示,最后一次考试比较简单,希望我可以得到好些的成绩。最后一次考的内容特别多,虽然不是final,但是涉及到合同法,涉及到多个宪法修正案。我下了比较大的功夫,但期间生了场病。最后得了个B。我的最终成绩是个B-,虽然和其他成绩没法比,但是,对于一个特别不擅长学法律的人来说,还可以了。

  总结这门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和教授交流,这中间得到了超出课本的知识并且得到一个尽可能高的成绩。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