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据媒体报道,根据上半年平均汇率测算,日本和中国第二季度GDP分别为12883亿美元及13369亿美元,而上半年总体分别为25871亿美元和25325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日本在过去的40年中,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世纪80年代,人们曾一度认为日本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体。摩根大通驻纽约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曼说,中国如果超越了日本,这将是“全球经济的一座里程碑。”

  虽然中国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排第124位,位于拉美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日本则排在第32位,美国排在第17位。中国的人均收入与那些极度贫困的国家如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相等。 中国的人均收入更接近阿尔及利亚、萨尔瓦多和阿尔巴尼亚等穷国,大约为36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收入约为4.6万美元。中国的人均财富依旧排在世界百名之后,中国经济实力也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所以,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于第二大经济强国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美国《纽约时报》8月15日发表评论指出, 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其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并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中国凭借贸易方面越来越大的优势、巨额的外汇储备和持有美国政府国债,以及对石油、煤炭、铁矿石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渴求,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经济的运转方式。

  也有评论家认为,中国上升至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是重要的,因为这代表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转移。中国在GDP榜单上名次上升所象征的成功,将带来更大程度的关注,以及对北京方面在世界舞台上担负更多责任的期望。中国已变得相当善于将本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和外交影响力,特别是在拉美和非洲等对西方政策和利益存在怨恨的地区。拥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已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发起挑战,并领头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全球组织更加公平地分配席位。

  中国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喜可贺,但要清楚看到中国GDP为什么发展快?中国还有那些不足?

  私家车快速上路和房地产高速发展为政府圈地大搞路桥建设、城市规划、高价拍卖土地和税收增长等政策及行为提供了依据和出路,从而使得政府开支高消费有了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是经济发达城市兴起的基本规律。小轿车大规模上路不仅汽车业发展,还在时间上缩小了市区,引发了路桥隧道、高速公路、环城公路和地铁、机场建设的全面铺开。房地产猛涨形成了GDP面值增长,又使城市商住发达和建筑装饰技术提升,推出了小康生活水平的豪宅。随之,能源消耗、建材需求飙升,装修、家电、物流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出现链式反应。

  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靠两大支柱:出口和房地产。中国是投资型增长经济,粗放型的投入性的大消耗的低起点上的规模迅猛扩张,还没有顾及社会效率和利润,尚未完全认识到更没有做到生产为消费服务。中国通过购买世界先进的生产线,然后模仿制造、改进工艺并学习配套的市场经济管理方法等,所造就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和规模是GDP增长的高新基础。中国开放早期就强调引进外资,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同国际接轨。这在经贸和资金及其运作上,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形成了GDP增长软实力。农民及廉价民工等绝对多数人的勤俭节约和国家资源存量变现、高物价是GDP增长的重要原因,农民和广大低薪劳动者节衣缩食支持了大出口大加工赚外汇,从而储蓄了劳动成果积累了资本,支持了货币信贷过多、外贸顺差过多和公共设施建设。汽车、住房带动的路桥建设和造城运动所形成的公共规模消费是GDP进入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

  叶檀撰文指出,按照麦迪森的测算,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表现相当出色。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人口从占世界总量的22.9%增长到36.6%。但是,从清朝初期以后,我国GDP一路下滑,相应的,对于全球的贡献也越来越小,最后成为经济萎缩体。中国的人均GDP不占优势。按照另一位研究中国古代GDP的先驱贝洛赫的研究成果,1840年中国人均GDP下降到206美元,同期英国为447美元,法国为310美元,日本为l78美元。麦迪森的估算要乐观得多,按199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在公元元年和l000年为450美元,1300年~1820年为600美元。但无论如何,人均GDP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人均GDP中国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远远落后于人。城乡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处处存在。从经济规模和数量角度来看是一回事,但是从经济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来看,中国和日本相差的距离还是非常之大。另外,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观念方面,包括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和社区理念等等,恐怕差的还不止20、30年,富国强民应是中国最重要的目标!

  2009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商务部谈GDP超日本:中国4千万人未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