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计划生育的一些负面效应:加速老龄化、性别比失衡、人口素质逆淘汰等等。然而,这些仅仅是计划生育负面效应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负面效应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主要原因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国内对一些信息的传播加以限制。例如,我曾在一些论坛上看到2009年6月山东冠县发生的计生事件,但这些贴子很快就被删除了。这些贴子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计划生育的一种负面效应,但由于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于是,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计划生育有这方面的负面效应。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有关计划生育的负面效应的信息传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有关计划生育的正面效应(如果有的话)却得到夸大宣传。例如,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本来主要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计划生育并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然而,在计生宣传中,却把中国近30年经济发展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归功于”计划生育。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多人只看到计划生育的正面效应,却看不到计划生育的负面效应,于是他们支持计划生育就不奇怪了。打个比方,假设有一件商品有十分之一的好处,却有十分之九的坏处,有一位推销员向你大肆宣传这件商品的好处,却故意避而不谈这件商品的坏处,那么,很可能你会掏钱买下了这件商品。
计生委官员现在并不承认性别比失衡与计划生育政策有直接关系,他们说性别比失衡是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造成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事实: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在甘肃酒泉、山西翼城等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二胎加间隔)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都在基本正常的范围内。这些地区同样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为什么没有出现性别比失衡呢?这个事实证明,“一孩”和“一孩半”的生育政策与性别比失衡有直接的关系。
甚至,计生委官员也不承认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有直接关系。例如,计生委官员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首先,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主要是因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00年占到10%,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7%,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中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第二,现在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这部分人群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关系。因为中国70年代初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的孩子到2030年才满60岁,到2035年才满65岁。” 计生委官员这番话很容易使人们产生误解,果然,很多新闻媒体(包括新华网)在报道这次讲话时,用了《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关系》这样的标题。但我们知道,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而不是指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
综上所述,计生委对于计划生育的一些负面效应(例如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虽然允许公开讨论,但他们说这些负面效应与计划生育政策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另外一些负面效应(例如计生暴力事件),则不允许公开报道。这样一来,很多人都不知道计划生育究竟有什么负面效应了。如果信息能够自由传播,那么,人们只要对比一下计划生育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孰轻孰重,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向人们讲清楚计划生育究竟会带来什么负面效应。现在很多论坛不能谈计生暴力事件,但绝大多数论坛都可以谈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那么,我们只需要把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讲清楚,这两种负面效应就足以压倒计划生育带来的所有正面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