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伟大投资家在中国诞生的土壤是否具备?
七人共识:伟大投资家的梦想并不遥远,需要的是时间来检验
谭昊:伟大的投资家诞生,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土壤、需要哪些条件,中国是否具备了条件?在未来二三十年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信心成为中国伟大投资家的一员,或者你们认为有没有到这个点上?
李泽刚(和聚总经理):按照我的理解,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一定是个性化的。像巴菲特这种标杆性的人物可以模仿,但一定不可以复制。
此外,需要时间的检验。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一些阳光私募,是一帮有冲劲的投资人,对未来是很有信心的,对自己是很有信心的。十年以后如果大家还有机会坐在这里,我相信就是一批比较优秀的投资人;二十年还坐在这里就是投资家了;四十年以后还能坐在这里就是伟大的投资家了。
魏延军(从容合伙人):我的观点是,未来几年当中可能会具备这个条件。我看了一下国外的对冲基金,他们做的非常好。重点前提就是说市场多元化,目前来讲我们股指期货已经推出来。可能孕育出来老虎基金那样的。包括西蒙斯做到了近25.6%的投资回报。
我认为伟大投资家的诞生具备一个市场多元化的条件,中国通过期货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第二要有这方面的领袖,给基金持有人,或者是给我们投资人取得年回报比较高的一个东西。像李泽刚、像广东新价值这两三年已经做的不错了,出现这些领袖会领导私募发展。
第三个是外部环境。我出来以后见了一些投资人了解了一些情况,目前私募的情况在法律地位上还是比较空白的。包括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也是鱼龙混杂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跟一些人投资交流的时候,很多人还戴着有色眼镜看私募基金行业。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觉得这些问题在未来两到三年都可以解决。所以我觉得私募基金面临比较大的机会。这是我最近加盟私募基金的感受。
李涛(新价值董事长):我个人认为如果将来中国能诞生类似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家,应该是出自于国内的私募。因为私募可以进行直接主体投资。魏总也提到公募基金将来有一种走指数化的投资模式,实际上我们也是这么看待。
但是对于私募基金发展,例如目前行业排在前面的,像淡水泉、和聚等,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思路,包括有自己的定位群体。
我们新价值基金方面稍微注重多一些,现在规模也是瓶颈。我们考虑规模上去以后,业绩能跟上。这不但是我们,也是所有私募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自己的看法是,在私募领域里边将来会有一些真正的高手出来,但是按照目前条件应该暂时只是一个开端。这个领域将来会出现大家,也是需要金融衍生工具更加丰富,并且政策宽容,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条件。
钟麟(麒麟上善董事长):我也是很赞同李总、魏总的观点。未来的投资家肯定是诞生在私募之中的。就像《理财周报》一样,你想在这个市场上生存的比人家更好的话,你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私募基金完全赋予了这种机会。你如果生长在公募基金程式化比较多,来自于监管也比较多。
郑培敏(荣正董事长):关于伟大的投资家或者伟大的投资时代,我认为中国目前只是具备了一些必要条件。比如说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比如说宏观经济,在全世界还是最好的。但是应该说离产生伟大投资家我个人认为差距还非常远。
我对刚才钟总一个观点非常认同,就是信托责任问题,特别是资金跟GP、LP的关系。不管是阳光私募,还是公募基金等等。应该说中国整个社会现在信托责任是缺失的,或者是不足的。
所以大家会怀疑公募基金老鼠仓的问题,会怀疑很多私募基金是不是有很多外围资金抬轿子。这种怀疑由于财产的不公开性,有很多国家部门说灰色财富,我觉得这就是滋生没有好的信托责任的土壤,这种不规范很难有伟大投资家。
此外,究竟现在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是能够有比较好的信托责任。如果没有好的信托责任,基金跟GP、LP之间,我觉得伟大投资家只会撞得头破血流。
产生伟大投资家是需要制度基础,既包括信托责任,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关系:
国家治理:政治经济上的一些改革,如果没有很好的政治经济基础是不可以产生伟大投资家的;
市场治理:资本市场的关系。现在当然股权分置已经做完了,但是发行体制改革,花了两年时间改了,大家又不满意,现在又要改。市场里边包括对冲产品的诞生,以及类似合伙基金、阳光私募能不能做股指期货对冲的问题等。
公司治理:这一个方面就不多讲了。
个人治理:中国人能不能成为巴菲特,在于个人修养、个人专业技术、个人社会价值观,包括巴菲特今天他把自己的很大财富都捐赠掉了。
孫飛博士(字彬桓)(著名经济学家、金融信托专家、世界资本市场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华兴银汇基金董事长、华兴银汇资本董事长):伟大投资家在中国正在培育中。为什么?第一,中国目前金融业的总资产80万亿人民币,保险金融资产只有5万亿;信托资产3万多亿;证券公司资产只有1万多亿。我查到的最新数据是到2009年底全球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52.6万亿美金。全球的增长率12%。而亚洲的信托资产的增长是25%。
但是在几年前麦肯锡有一个统计就是说中国信托资产每年按25%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应该达到20万亿人民币。那么就是说中国金融业第一方阵只有七十万亿,其他都在10万亿以内。达到10万亿以上才算进入第一方阵。为什么讲这个呢?正是因为中国信托资产、资金资产远远低于商业银行,就会造就伟大投资家。
许勇(东方远见总经理):说到伟大投资家的诞生条件,我觉得这是需要时间验证的。即使在阳光私募这么短的发展时代,我只能说我们是阶段性优秀投资家。如果说伟大投资家起码需要十年、二十年验证。据我看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排在前面的,第二年都很难排到前面了。就是连续性做的好的非常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家,而不是说伟大投资家,优秀的投资家在市场上的确是一种稀缺资源。我现在的感觉是,刚刚谈到伟大投资家,我们很多投资者还不是特别成熟。我走了一圈之后,我感觉钱是很多的,但真正说能够让你信任,能把这个钱托付给你很长时间,这样的优秀投资者其实是很稀缺的。今天这些我觉得都做的非常不错,都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值得信赖的一些投资家。
当然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发展空间。但是还是需要时间。还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
NO.9A股核心意见多头在集结:私募集体乐观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翟乐/整理
谭昊:请各位谈谈对于未来A股走势的看法。
林海(京富融源,总经理):我对今年第四季度,包括明年一季度的市场是很乐观的。
我也希望各位同行、类同行,和所有在这个市场里的朋友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荣险峰(神农投资,运营总监):四季度从技术角度上看应该到2800点或者2900点,如果有下跌的话就是到2500点。
孫飛博士(字彬桓)(著名经济学家、金融信托专家、世界资本市场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华兴银汇基金董事长、华兴银汇资本董事长):对A股市场我是乐观派,比较看好。从宏观基本面看,到春节前还有机会。我认为应该能到3000点。
李泽刚(和聚投资,总经理):总体趋势向上,特别是对于上证指数而言。对未来半年市场走势的看法应该跟未来三年看法基本一致。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现在中小板指数还有创业板指数,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了。中间也看到很多泡沫现象。有一些现象跟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的现象很相似。
我们的投资主战场是中小板,所以未来我们管理上市公司增长预期难度也比较大。我认为未来半年个股分化会很大。
过去半年,我们重点投了两个行业。小盘股重点投的是农业,以玉米种子为代表。
大盘股主要投的是航空。目前这两个板块都陆续撤退了。下半年我们会关注医药、化工、机械(细分机械行业)这几个领域。
魏延军(从容投资,公司合伙人):对市场看法还是保持谨慎乐观。重点看现在CPI控制程度,还有房价的走向。
主要看下一步微观调控在这两方面有没有大的动作。如果这两方面做得好下半年机会比较多。
许勇(东方远见,总经理):对下半年持乐观的态度。我认为资金面、政策面还是有一个支撑点。
长线还是看好消费行业,消费行业还是符合我们做稳定增长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
短线看好机会、中线看一些成长股。
文胜(银河资产,副总经理):未来市场应该是大幅震荡的趋势。
林海(京富融源,总经理):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三个政府机构: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几个比较重要的信号已经改变。
第一个让市场恶化的货币政策已经基本停顿了。用汇改替代了加息,这是很好的开端。在今年第四季度我们比较看好财政持续投入,已经连续投入两年了,如果第三年不持续投入的话,这个市场之前投的项目很多都会变成烂尾工程。所以我们对第四季度市场面流动性还是非常有信心。
李涛(新价值投资,董事长):对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第一季度观点是中性偏乐观。宏观经济下调方面,截止到今年第四季度会探底回升。对于市场上涨的空间暂时不给予太高期望。
行业方面主要看创新产业、信息技术、消费类。比如说像家电、食品、饮料、医疗保健。另外工业、职能装备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