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放引起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内在机制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产业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外国资本和技术、跨国公司、国内产业发展相关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我国产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都是在产业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它们作用于我国产业时就会基于一个共同的作用机理——产业开放引起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内在机制。那么,该内在机制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国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式国家,其产业发展不受任何外来力量的影响,因而也就不会有什么产业安全问题。现在,我国实行了产业开放,促使国内外市场有机融合,这样,处于同一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国内外广大微观行为主体(主要指个人、企业等)就具有更多的、充分的自主选择的经济权利。这种自由权利的获取,意味着微观行为主体被赋予了自发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可行能力”[i],进而,在世界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他们就会对其自身所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择机进行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运作,实现其可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个人与企业之间就会进行充分的非线性(nonlinearity)作用,形成了以微观行为主体为节点的、立体的、动态开放的复杂网络系统,而相应的以行为主体为载体的产品、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就会嵌入该网络系统,在各主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带动下,它们在该系统中各节点间进行选择性的自由流动[ii],这种流动在整体上就会“涌现”(emerge)[iii]为各种“流”(flow)[iv]:商品流、技术流、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等。站在我国的角度,这些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如引进外资和技术、进口商品、引进人才等,可统称为“进口流”;另一类是我国流向国外的,如出口商品和技术、对外直接投资等,可统称为“出口流”。
具有自组织功能的复杂系统中的“流”对事物的作用一般是渐进式的、持续和渗透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在各时点上所产生的作用会自动累积叠加,产生“累加效应”,从而达到并超越事物质变的临界阀,进而引起事物的质变。[v]进口流和出口流正是通过渐进式累加效应来引起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进口流首先进入我国产业的某些局部领域,利用其质量、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确立市场地位,然后逐渐进一步向其它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展,经过长时间的累加效应作用,逐渐弱化或者消除我国产业的自主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在不经意间就实现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某些关键领域或者主要领域进行了控制,从而引发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如以往外资对我国很多重要企业的控制就是如此。出口流进入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一方面逐渐对国外市场产生依赖,进而失去主动权,这样国际市场的波动就会传导回国内,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抗风险能力弱,这样就很容易引发我国相关产业安全问题,如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国际市场萎缩,导致我国很多出口企业倒闭和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大规模进入,容易引发它们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担忧和反抗,由于这些利益集团力量强大,很容易采取各种针对我国的反制措施,如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等,从而对我国企业和产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产业开放引起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内在作用机制可以归纳简化为如图1所示。
产业开 放 |
微观行为主体被赋予更多的、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经济权利
|
市场机制引导各主体实现其基本可行能力
|
各主体之间产生非线性作用
|
形成立体的、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
|
嵌入该系统中的产品、资金、技术等要素形成进口流和出口流
|
“流”产生渐进式的“累加效应”
|
引发我国产业安全问题
|
图1.产业开放引起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内在机制
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流”往往外化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国际投资自由化、人才流动自由化等经济自由化形式,而“自由化”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因为发达国家经常利用自由化为掩饰来试图逐渐侵蚀和控制我国产业,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很多行为主体又很容易被自由化所迷惑,对我国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忽略。
注释:
[i]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认为,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是指对于此人是可行的、列入清单的所有活动的各种组合。能力是一种自由——能过有价值生活的实质自由,这自由不仅是评价是否成功的基础,还是个人首创性和社会有效性的主要决定因素。(见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19)。
[ii] 这里的“选择性”体现的是产品、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市场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自由流动”体现的是微观主体经济权利的独立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以及行动的自发性。
[iii] “涌现”是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行为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竞争、协作等局部相互作用而“突显”出来。它反映了系统新质的产生,而这新质是整体有而部分无的,这提示我们应该从宏观层次上去认识和把握问题的本质。
[iv] “流”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复杂系统中个体与环境之间、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系统越复杂,其中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就越频繁,“流”的畅通与否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演化过程。(见任锦鸾.创新机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1.)
[v] 这当然也有力量足够大的“流”在短时间内引起事物质的“突变”,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渐变”占主导地位,因为如果是突变占主导地位,那这个世界就会具有“完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特征,进而也不可能形成现在这种秩序明显的经济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