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汽车库存合适


汽车库存是一个神秘的数字,汽车厂家打死都不说,统计部门就像“隔板猜物”,至于消费者就如雾里探花。中汽技研认为上半年的汽车库存量128.69万辆而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比产量高出888万辆,这意味着当前的汽车库存量低于去年底的库存量。还有的媒体说,汽车库存已经超过150万辆,接近极值

中汽技研主任赵航说:“虽然国内汽车库存还在正常范围,但已经达到合理库存的上限,应引起汽车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从今年4月份开始,国内汽车终端销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汽车库存周期从2月份的41天增长到6月份的55天,给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带来很大不利影响。”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表示,“目前国内汽车总体库存虽较年初有所增长但仍属正常范围。从中汽协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企业端库存保持稳定,由此可推出汽车整体库存没有大的变化。”

由于汽车的特殊要求(保养、保存条件),生产出来之后应该在一定期限内销售出去,比如说3个月之内,这应该是汽车库存的极限。出厂以后超过3个月以上仍没有销售出去的汽车,就会被称为积压车。积压车会有一些质量问题,比如橡胶件、电路的老化,零部件的锈蚀,一些电子零件的失效,车身的锈蚀等等问题。3个月以上的出厂车应该要降价处理,并且在出售前要进行全面的保养和修理。

多少库存是合理的?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媒体说公认的合理库存量是1个月左右的销售量,如果太低,将会出现排队和加价现象。还有人说根据国际统计惯例,库存周期在45天-60天属于正常范围。中汽协会认为汽车总库存周期(生产企业库存、在途库 存以及经销商库存)通常应该等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销量。

对汽车库存的合理性,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多数所说是从流通角度,也就是从总装线下来,经过销售部门配送,物流部门输送,汽车经销商入库到销售这样一个过程,也许有的企业还有中转库一个环节。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物流环节,比如从长春一汽大众到广东市场,路途至少要5。最理想的库存应该是超市模式,即按最低存货标准每天补货。但是汽车厂要面对几百家经销商,不可能每天“补货”,比如说最低要补充一辆专用车的运量(10辆)。

我曾经说过一个标准:美国汽车界认为两个月以内的库存是合理的。现在许多人也在说这个标准。但是对这个标准应该进行分析。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

在美国,汽车经销商拿到商品车之后,不需要立刻打款,而是开出一张汇票就可以了。商业汇票有不同的期限,美国汽车业的惯例是两个月(60天),在60天内可以不用付款,不用付利息。这等于两个月汽车厂把汽车在经销商那里寄售。

汽车厂家需要货款,以保证汽车生产的持续进行,它不可能等到两个月以后,所以它拿到汇票以后可以到银行或金融机构贴现,可以立刻拿到现金。百度解释说:“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向银行出售票据。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销售融资机构是1919年美国通用汽车设立的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该公司专门承兑或贴现通用汽车经销商的应收账款票据。欧洲第一家汽车销售融资机构是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汽车经销商需要先付款才能提到商品车,绝对享受不到哪怕一周的汇票待遇,有的厂家甚至要求经销商最初押一笔款,每次提车都要把上批车款先付够了。汽车经销商的本钱有限,但是流通企业对钱的需要是无限的,而中国的银行向来是嫌贫爱富,不愿意做中小企业的贷款,更不用说像票据贴现这样的业务。中国的银行不愿开展这样的业务,也不愿意别人开展这个业务,汽车厂家也乐得轻闲。

所以从经销商角度说,一辆车的库存也是不合适的。

这里凸现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滞后,还是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阶段。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