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事治理须导入特区发展的战略理念 文/兰洪海


楼事治理须导入特区发展的战略理念   文/兰洪海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方面有媒体报道,中国楼市空置了数以千万计的房源无人住;另一方面又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的人迫切的需要住房安居。楼“是”孰难?难辨真伪!

房价越调越高,无房可住者望房价高企而绝望,普通收入的平民百姓难圆改善房梦。房价涨捆绑了国家经济,捆绑了民生福祉。原本以为政策“一刀切”、“公平”的指向房价,房价或许会有个回应。然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伤人一千,自伤八百”的政策轮回,每一轮的调控不知不知觉中为政策投机者铺设了生长的温床。

为什么中央提出建设西部经济特区的话音甫落,新疆喀什的房价就应声而涨,有人会无视银行新规,多套整幢的购进房源。其实,谁都知道这是因为投机者从不钻无利的空。没有可能巨大的利益预期,谁会甘愿冒巨大的政策风险?

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梯级的房屋供应体系,现在要做的无非是朝着这个方向,把它做好。现阶段我们的现状,并没有达到学者们所设想的橄榄型人口社会。大量的中低层人群才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而他们需要有好的政策倾斜,除了廉租房、经适房,还需要其它形式的住房保障,比如联建房。为什么,政府不能响应呢?

在新疆某地考察的过程中,听当地发改委的人介绍说,当地的房产商只要拿到地,根本不需要有任何条件,购房者便把购房款全额交给开发商了。我问官员们,就不怕房产商卷款跑吗?人家怎么回答我的?需要买房的人几乎都是排着队的,轮不轮得到你还是问题,你还敢怀疑!我说如果我来投资会怎样?人家说那可有困难的,因为开发商基本都是公家指定的单位。

我想不管怎么说,像以上所说的这种现象,如果“公家”监管得力,不出纰漏。老百姓其实就是集资联建,这也未尝不是好事。据说这样的房价基本上跟土建成本相差不多。开发商只赚了一些管理费,可他们基本没有风险。

为什么“公家”就不能改变一下思路,让高价房继续走高,让低价房有充裕的政策保障,给楼事划出“道道”,将办特区的思路拿来用用,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