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aobao.sohu.com/20100831/n274593024.shtml,2010年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了24页纸的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对此,我国的很多专家表现得非常轻松,并不担心。例如,报武汉大学一位专家说,“85.0微克/千克的含量(报告显示:武汉的鲤鱼样本所含的壬基酚(NP)含量最高(85.0微克/千克)。),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但长江水域鱼类体内发现"环境激素"总不是好事,这证明长江水质状况确实在恶化。”重庆市环保局一专家对此说,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污染,比如空气,但我们照样在呼吸。这些年来,我们在花大力气致力环境的改善,根据水质监控,长江重庆段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根本不存在水质恶化的问题。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陈炜说,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鱼类激素含量检测,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他对这份报告并不惊奇,他分析,鱼类之所以含激素,一是因为部分鱼饲料含激素,另外也由于一些农作物使用激素催熟,激素随地表水流进湖泊、江河。
对于鱼肉中的壬基酚含量,我也认为,其浓度并不高,有关环保组织发布这个数据,其实是有哗众取宠的嫌疑的。由于我国并未像欧洲与日本一样,严格控制壬基酚等环境激素的使用与释放,其实食物中含有壬基酚是很多的。我虽然没有内地的数字,但据(台湾)陽明大學毛義方教授之研究指出,我國(台湾)水產食品如
魚、牡蠣、及?生動物 (雞腿、蔬菜、稻米 )中,均含有NP 、NP1EO 、NP2EO NP2EO,牡蠣中的 ,NP 為237.8 237.8±20.4ng/g(等于237.8±20.4微克/公斤),雞肉為 ,144.2±81.4 ng/g(等于144.2±81.4 微克/公斤),因此,食物中含有 ,NP的情形相當普遍。台湾的鸡肉至少与我们的鱼肉危险程度相当的。
但是,这个研究提示出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水体的环境激素污染。台湾的水产品激素含量高,使得其专家重视水体激素的研究,(台湾)中央大學丁望賢教授之研究指出,台灣五大主要河川包括淡水河、朴子溪、頭前溪、東港溪、高屏溪所含的NP 、NP1EO 、NP2EO 、NP3EO 分別最高達 2.4μg/L 、 73μg/L 、16μg/L、6.1μg/L 。這些生物降解物不仅造成河川污染,且造成水生物的生物蓄積。而长江鱼类壬基酚的含量增加,提示长江的水质中,环境激素含量很高,这必须引起关注。而我们的管理专家,却在以以往的标准,认为长江水质好转了。其实,这只是政绩工程,只控制几个指标,但不管其他指标的持续恶化。这就好像是我们的质检部门,只检测几个指标,结果居然地沟油全部合格,除了产地以外,完全可以食用。这不是很荒谬吗?
通过长江鱼的激素事件,我认为,应该对长江水体的雌激素含量进行检测,并且避免采集富含激素的长江及其支流的水作为饮用水的水源,以免受害。必要时,应该检测人体血浆和尿中的壬基酚含量。对于壬基酚应该达到欧盟的预估无效应浓度的水,才可以建议公众饮用,欧洲地面水體的 NP 估計浓度為 0.6μg/L,超過其預估無效應浓度( the Predicted No No-Effect Concentration, PNEC PNEC),此值在歐盟設定為0.33μg/L。现在的长江的鱼含量达到85微克/公斤,提示我们长江的NP浓度很可能已经达到超过了欧洲的0.33μg/L,甚至台湾的2.4μg/L。我想,这可能才是环保组织要提醒我们的,希望大家不要误读。
危险在水,而不在鱼!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PS:台湾阳明大学環境衛生研究所陳美?教授对于环境激素与水产品及其危害有很精彩的讲座(http://erm.chna.edu.tw/conference/ppt/C6.pdf)
本文为应搜狐海涛先生邀请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