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 讯http://news.sohu.com/20100831/n274589802.shtml (记者 祁燕 周晔) 据报道南京有市民吃小龙虾后“肌肉溶解”,连日来,这一消息引起的余波未了。昨日凌晨,武汉一妇女浑身肌肉酸痛,被紧急送往武汉协和医院急救,下午就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昨日,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7号病房,这位55岁的王女士介绍,29日下午,她和老公送在南京读研究生的女儿返校后,天色已晚,两人便一起回沌口开发区一家餐馆吃饭。她点了一盆60元的油焖大虾和两个小菜,龙虾个头较大,约20来只,老公只吃了三四只,其余的全被她消灭。谁知,凌晨1时许,她先是肩膀、背部肌肉酸痛,辗转难眠。凌晨3时许,开始恶心、呕吐,还伴有头晕。她赶紧叫醒老公将她送到协和医院急诊科。昨日上午9时相关科室会诊,神经内科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王女士的病症与南京小龙虾事件相似,中午便将其收治入院。经相关检查,王女士的肌红蛋白指数竟高达6017,约为正常值140的43倍;而肌酸激酶指数也达4293,超正常值30倍!在尿检中,潜血“2+”,却未发现血红蛋白,医生分析,是由于肌肉溶解过程中,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通过肾脏排泄造成的“假象”,更进一步证实王女士患的是横纹肌溶解症,将马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医生称,幸好救治及时,若任其发展可造成严重肾功能损害。
另据湖南在线报道,(http://news.sohu.com/20100826/n274483841.shtml), 来自益阳的患者龙先生一家人都比较喜欢吃虾。患病前一天,龙先生买了十来斤大头龙虾。家人将龙虾仔细洗净,由于龙虾个头大,加上烹制鲜美,晚餐时除了虾身,家人连虾头也一起吃了。 晚饭后,龙先生的姨妈、妹妹先后出现口渴以及胸部肌肉收缩、胸闷、全身疼痛等症状。凌晨1时,龙先生突然感觉背部肌肉麻木,脖子无法动弹,全身肌肉开始出现剧烈疼痛,全身毛孔冒汗等状况。8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龙先生被转往湘雅二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的尿液呈深黑色,俗称‘酱油尿’,以前从未见过。”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接诊医生介绍,横纹肌溶解症,通俗地说就是肌肉被溶解了。
而同时,据《扬子晚报》报道http://news.sohu.com/20100901/n274616707.shtml,卫生部派出的专家已结束在南京的首次调查。其间,专家组对南京小龙虾进行了样本采集,目前已将样本送往国家疾控中心化验,但结果尚未出炉。 专家分析认为,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因素有很多,如过量运动、醉酒、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药物、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感染、代谢异常、遗传缺陷等。最近报告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与食用小龙虾及食用量有关联。而食用小龙虾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因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在养殖过程中,小龙虾自身富集化学性毒物,如含苯有机溶剂、重金属等,或添加抗生素、违禁或非食品用化学物质;在小龙虾流通环节,清洗用的洗虾粉,保鲜用的保鲜剂,包装容器的污染等;小龙虾自身携带细菌毒素等生物毒素,或存在变异,本身具有亲肌肉毒素等;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如过敏体质、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等。而目前调查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找到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直接病因。食用小龙虾涉及养殖、流通、餐饮多个环节,也牵涉到水产品相关检验检测。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逐一检验筛查,无异于大海捞针。
以上的信息告诉我们2个信息,1)小龙虾病还在继续;2)国家的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于小龙虾病还无能为力。
对于第一信息,我认为非常重要,这提示我们小龙虾病仍然在发生。有些专家认为,其与小龙虾无关,这是不成立的。因为横纹肌溶解病非常罕见,如此集中发生和有明确的共同食物史,我认为是明确的。所以,我希望大家目前都不要吃小龙虾,直到有了明确的解释。地方政府可以把大家不吃的小龙虾出口,也许其他国家可能会有办法研究清楚。总之,我们找到原因之前,应该停止吃小龙虾为好。
对于第二个信息,我认为,也是合理的,毕竟连美国CDC都没有弄清楚的病,我们不能期待,我们的专家能有所突破。但是,关键是,我们的小龙虾病还在不断的继续发生,我很为大家的健康担心。其实,我相信,如果有关部门能够突破狭隘的部门观念,对研究进行开放,允许或者鼓励大家参与研究,其实很多人都是愿意帮忙的,包括我在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机会,我也很有研究的兴趣。不过,屁股决定脑袋,是我们国家的特色,所以,看来,这次的研究,是不会有我的份的。我只有好好教书罢了。
不过,对于各位百姓,我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小龙虾病的后果,毕竟肾功能衰竭,是花费不菲的,还有可能有后遗症,甚至致死。同时,专家都没有找到具体的病因,换句话说,就是没人知道吃什么样的小龙虾安全。所以,专家提出的所谓“小龙虾的安全吃法”,比如清洗、加热,不吃死龙虾,等等,都是防传染病的经验,与横纹肌溶解无关,用来防小龙虾病,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千万不要听信,避免发生横纹肌溶解。目前,唯一可以有效预防小龙虾病的方法,就是——不吃小龙虾。
另外,专家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不知道是否是有意忽视的,那就是无论南京、岳阳、益阳,还是武汉的患者,都说吃的小龙虾特别大。这提示我们,大的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有关,这种小龙虾可能是某种有害的变种,也可能是被使用了某些有害的药物或者污染。
总之,小龙虾病很有意思,我很愿意参与研究,很可惜,我没有坐在正确的位置,所以,只能做个看客而已。唯有祝愿大家多福,不要再吃小龙虾,避免受到小龙虾病的伤害了。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