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到底增加了谁的营养?


 
超市里难觅普通碘盐,充斥货架的只是各种“锌强化”、“钙强化”营养盐,将责任推给夸张报道和涨价谣言显然根本不靠谱,既然要涨,营养盐当然也不会例外,为啥大家偏偏只有普通盐出现供求脱节?而且,在当今的食盐专卖体制下,想必商家就是意欲人为囤积也很难做到,更何况卖普通碘盐与卖营养盐,对于商家来说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盐业公司还可能对推销营养盐给予更优惠的差价,商家有必要对普通碘盐惜售么?
倒是商家的说法让人觉得颇为可信,“不卖盐是因为盐业公司在配货时让我们每进1件普通盐就要搭配进4件营养盐,普通盐很快卖光了,可营养盐不好卖,所以我们干脆就不进盐了。”强制搭售又在食盐经营领域死灰复燃,无疑是盐业垄断体制的产物,盐业公司强推所谓的营养盐,由于价格高或者消费者不习惯消费,造成了一边是普通碘盐脱销、一边是营养盐卖不动的市场怪象,作为大小超市面对断货和积压双重压力无可奈何,直至不得不中止食盐经营。
其实所谓这强化、那强化的营养盐,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是卖概念而已,盐业公司的目的不过是为自己添加“营养”—冠以营养盐后身价倍增带来的更为丰厚的利润而已。1994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今即使是长期使用加碘盐,也有专家提出可能对人体健康反而带来不利,这些添加了钙、硒、锌、铁、核黄素等成分的营养盐,又有多少人敢贸然给自己“强化”呢?
大幅度压缩普通碘盐的供应、强推营养盐的做法,令食盐市场供应陷于严重失衡状态,盐业公司却把责任推给媒体舆论和经销商,如此底气不足、缺乏坦承的勇气,本身就表明营养盐不过是欺骗消费者的一个幌子而已,根本不可能、也不会是真正为了给大众添加“营养”。而他们之所以敢于和能够强制推销,无非就是基于其垄断地位。一旦垄断格局打破,公众有了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他们还会不顾市场需求和经营风险,一厢情愿地强推所谓的营养盐么?
破除盐业垄断经营的呼声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日,但至今未能被列入议事日程。盐业公司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巧立名目、强买强买,牟取暴利,也就不足为怪。襄樊等地的盐业风波无疑提醒我们,破除盐业垄断,不应、也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