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争议之中,“手机实名制”9月1日起正式实施,用户办理手机入网必须持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对于“手机实名制”,专家们普遍寄予了厚望。他们认为,实施手机实名制不但有利于抑制短信诈骗等犯罪行为,还能让受侵害用户便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专家们言之凿凿,信之旦旦,但我却始终抱以怀疑的态度。去年,铁道部试点火车票实名制,多少专家为之鼓噪,把火车票实名制吹得跟花儿一样——事实证明,那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后来,铁道部自己都承认,火车票实名制的出台,反而增加了旅客等待的时间,实际上是制造了麻烦。
手机实名制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和一个明显的漏洞。第一个问题是,手机实名制真能解决垃圾短信吗?
专家们认为实名制能够有效遏制垃圾短信,我不知道专家们的自信来自哪里。你们是做过充分实验还是未卜先知?上海从2005年9月1号起就开始实行手机实名登记,5年过去,上海人收到的垃圾短信“一个都不少”,短信诈骗都犯罪行为也并不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事实上,手机实名制在上海基本上已经“有名无实”。走上上海街头,随处可见的小摊卖卡卖号,根本没有人会提及实名制,也不会有人要求登记身份证。
短信垃圾人人都恨,但是诸位,最大的垃圾短信源头在哪里?你以为真如专家所言,最大的垃圾短信源头是由8亿手机用户自己制造的?2007年中国垃圾短信总数已经达到3500多亿条,这些垃圾短信主要是通过专业的短信群发公司、SP公司、运营商发送,这三大家就是最大的垃圾短信源头。目前推行的实名制,只能限制最广大的普通用户,对于真正的垃圾制造源头根本就毫发未伤。最近一段日子,我老是收到“红段子箴言”之类的短信,对本人生活形成了严重的骚扰。请问,对于这样的短信,手机实名制能遏制住吗?
第二个突出问题,谁来保障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你会放心地把包括身份证、电话号码都个人信息交给街边的小摊贩吗?就算是运营商也未必信得过。曾经发生过几次倒卖客户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都与运营商的管理失范有莫大的关系。手机实名制扩大了运营商客户资料库,在相关的监控管理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实际上是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
手机实名制还面临着一个明显的漏洞:没有法理支持。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可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手机用户购买手机卡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按照《居民身份证法》第14条规定,仅仅在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等几种情形下,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对于政府机关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不管是工信部还是运营商,都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要求手机用户出示身份证并登记相关信息。工信部怎么能够凭借自己出台的几个文件,就强迫公民出示身份证呢?
手机实名制来了,安全未必跟着就来了。值得忧虑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因之而受损。希望我不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