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汉水文化(9)
——汉水流域孝歌的伦理教育和历史认识价值(下)
潘世东
汉水流域孝歌顽强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它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教育理念。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感恩戴德是汉水流域孝歌最普遍、最永恒的主题,所以,生当尽孝、死当尽哀是被丧歌反复突出、强调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人伦道德和人格,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孝子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比如汉中地区孝歌中就有歌师与孝子连续对答的歌词,其中歌师就要一一盘问孝子父母在世时儿女是否竭尽心力,使父母衣食住行得到保全,生病之后是否得到有效医治,人死之后是否郑重其事地理料丧事:“众歌郎开言问,‘你父母得病怎么不治怎么不疗?’孝子跪下应答,‘众哥郎你听,亡人得病我治也治了疗也疗了。坡上药草挖断根,父母吃了见原形;坡上药草挖断桩,父母吃了见阎王;坡上药草挖断苗,治得父母到阴曹。”而父母去世之后,孝子则要极尽其哀:“传与传与传与你家孝子,你父母谢丧在堂,你高官莫做,你烈马莫骑,上席莫坐,头一杯酒莫轮。……传与传与传与你家女子,……..自从你父母三年服孝已满,你红花也戴,血衣也穿,官粉也擦,胭脂也点”。为什么要如此极尽孝道呢?《黑暗传》中将道理宣示得极其清楚:“生造死,死造生,生生死死根连根,万古千秋到如今。”追根溯源,饮水思源,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生死相依,从生到死,无法割断。这是万古千秋不变的真理。所以,在哀思之余,孝子不仅要关心父母的生老病死,还要关心父母的死后:“我与亡人指条路,我劝亡人你莫往东,东边大海路不通;我劝亡人你莫往南,南岸有座火焰山;我劝亡人你莫往西,西岸有个伍子胥;我劝亡人你莫往北,北岸寒冷你去不得;我劝亡人你莫往上,上有青天高万丈;我劝亡人你莫往下,下有十殿阎王你害怕;我劝亡人你归天堂,生死部里是你家乡。”
在汉水流域孝歌的伦理教育理念中,最为迷人、最为温暖和最富人情化的还是其中的有关人伦愿景的祝福和人生理想的描绘。比如在河南淅川的丧歌中,在给亡人开路的同时,给生人就做了美好的祝愿:“……我与亡人开路来。路儿开得高又高,后辈儿孙坐八宝;路儿开得宽又宽,后辈儿孙作高官;路儿开得粗又粗,后辈儿孙坐九州;路儿开得细又细,后辈儿孙做皇帝”。这种描绘既给身当丧亲之痛、失去依靠的孝子以精神上的巨大安慰和补偿,同时,又洞开了一扇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大门,牵引着孝子的目光,将强大而温暖的人生动力输送给孝子被哀伤催折的孱弱躯体和心灵,使他们可以挣脱痛苦和悲伤的压迫,重新顽强地站起。
此外,在汉水流域孝歌中,还包含着许多处世箴言、道德训诫、生活哲理、生活与生产经验等。正如《黑暗传》中歌师自我标榜的一样,汉水流域丧歌如同“歌场好比野山藤,将绳拴住所有人”,在这里,如同阅读一本社会生活的大书,社会伦理道德、自然人伦知识应有尽有:“开了歌头莫住声,要唱古往和来今。或唱天文与地理,或唱日月并五星,或唱昆仑与五岳,或唱开辟天地人,或唱稀奇并古怪,或唱黑暗与混沌,或唱青山与绿水,或唱走兽与飞禽……”而这也正是汉水流域孝歌魅力四射的根源所在。
难能可贵的是,汉水流域孝歌还极富历史认识价值。从内容上看,无论是神话传说、原始思维,还是原始时代社会生活的图景,乃至流域内的历史变迁进程,都在孝歌中得到了或隐或显、或著或微的印记。
有些看似空穴来风的文字,却恰恰是历史社会走过的足迹,比如在《黑暗传》中有一段文字:“又有夙河太欺心,要害神 农有道君。大臣箕文劝不可,夙河大怒杀箕文。百姓群集心大怒,要杀夙河这反臣。夙河孤寡不敌群,被百姓杀死命归阴。神农坐位居于陈,这就是河南陈州城。”——据《中国原始社会史话》称,炎帝神农是一支善于经营刀耕火种的民族,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曾吞并了一个善于晒煮河盐的部落——夙河氏。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黑暗传》中的传说故事起到了和历史互相印证的作用。
从思维方式上看,汉水流域孝歌保留了人类童年的痕迹和原始思维方式的特征。诗中关于人兽相交的记载就是明证:高辛时期,房王造反。高辛悬赏退敌 ,他身边的一条五色犬领命应敌,咬下了房王的首级。五色犬受赏时不要黄金只要美人。高辛无法,只得赐给他美人。人犬相交后生下五女并六男,“人身犬面尾后形”。这里就折射出一个事实:在洪荒时期,人类与动物紧密依存,人的思维水平还未达到把自身作为一个类,从动物中提升出来的高度。人兽相交正是这种思想观念的表征。以自然比况人或以人比况自然,将自然人化或将人自然化,是万物有灵论统摄下的原始思维的直接表征,这种情形在汉水流域孝歌中比比皆是。比如,“黑暗混沌多少年,才有人苗出世间。……伏羲女娲传人烟,千秋万代往后传。”此外,诗中还将人类称为“人虫”、“人种”、“人气”、“人毛”等。在这些地方,很明显,丧歌是把人类当作与自然一样的东西来比况——像苗木(人苗)、像云烟(人烟、人气)、像虫子(人虫)、像草丛(人毛)…
汉水流域孝歌的许多脚本和段子,直接就是历史的浓缩。比如在房县所发现的丧歌中,短短数句话,就几乎概括中国历史的大部:“黑暗混沌无史记,盘古开天又辟地。后羿射日救生灵,才有日月照九州。三皇五帝夏商周,战国归秦及汉流。司马梁晋隋唐主,五代宋元大明休。古今多少兴亡事,留与后人度春秋。古今多少英雄事,争夺江山把名留。”在这里,历史的磅礴恢宏与时光的流逝飞渡的气势、历史家的历史沧桑豁达感与世人无可奈何的喟叹,都透纸而出,让人茫然,又给人警示。
此外,汉水流域孝歌的历史认识价值还在于它在某些地方,丰富、延伸或补充了史前史,如《黑暗传》对女娲造人以前的历史就前延了三大部分,历时千百万年。其前延的《先天》(天地起源)、《后天》(天地开辟)、《翻天》(洪水泡天、人类再造)等,无论是就空间的阔大、时间的遥远、人物的众多、故事的复杂,还是就品类的繁杂、关系的繁复、思想的丰富矛盾等来看,都为人类重新认识检测自己的历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的视野和别一样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