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崛起 沙坪坝迈向国际化


 

  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架构(网络提供)

  华龙网讯(记者 刘渝峰)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未来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网络将连通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也把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纳入一张大网,更向西部延伸。重庆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已经具备高速发展的一切条件,而沙坪坝作为一个行政区也有了迈向国际化的基础。

  沙坪坝  大城崛起

  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主城空间结构中,沙坪坝拥有主城6个副中心中的两个城市副中心、两个组团、一个独立功能区,沙区东、中、西部396平方公里土地正在或者有待开发和改造,其区位优势在主城绝无仅有。

  交通改善、人才聚集、文化浓厚……让沙区逐渐改变旧面貌。沙坪坝区不仅招来了富士康、惠普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还有力帆集团、渝安集团、华洋集团等知名的科技型企业,已形成汽摩配件、电子电器、生物化工三大产业支柱,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物资集散地和商贸区;同时拥有大专院校19所,是重庆科教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沙区区委书记李剑铭曾表示,“本届政府要较为彻底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最多两年时间,沙区交通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系列的城市路网改造升级、地铁轻轨横穿沙区、高铁进入,都让沙区的交通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些条件都为沙坪坝迈向国际化埋下“伏笔”。

  沙坪坝 融入国内统一的内需大市场

  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成渝高铁建成后,将与重庆至武汉、武汉至上海的铁路客运专线相连,共同构筑起直达上海乃至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通道,甚至连接到未来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网络中,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共同构筑中国未来高铁的一张大网。重庆成为这张大网在西部的重要节点,而与高铁相连的沙坪坝区与主城其他区域相比,不可复制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有专家指出,不远的将来,依托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国或可出现统一的内需大市场。轨道交通对于区域经济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它推动旧有区域经济圈调整重组,另一方面让新的区域经济崛起成为可能,从而让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缓解。  

  以京深高速(北京-武汉-广州-深圳)为例,这条高铁连通环渤海、珠三角这南北两大经济圈,打破了原有的地理、空间带来的对市场的分割,使居于其间的中部地区尤其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经济面临崭新的机会。而成渝高铁连接中国高铁网后,贯通东西,沙坪坝本已是物资集散地,由于这条线路,沙坪坝的货物将更快捷高速地走向全国各个市场。

  可以预见,这一场高速运动的轨道交通变革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并在不远的将来迅速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面貌,重庆乃至其中的沙坪坝区都将受益匪浅。

  商业升级 沙区迈向国际化都市

  高速铁路的通车,或许将让“高铁物业”成为重庆地产界最热门的营销概念。楼市必然先声夺人,目前在沙坪坝的知名楼盘有华宇、融汇等大盘,而即将亮相的南方东银项目,与高铁紧密相连,这些物业将随着高铁的到来而备受追捧。

  据了解,沙坪坝区还是重庆重要的商贸区。不仅有重庆百货、新世纪、王府井等知名商家组成的20万平方米成熟商业圈,沙坪坝商业核心区域——三峡广场步行街,每天客流量30万人次,仅次于解放碑步行街,是“中国十大特色商业街”。

  按照沙坪坝的规划,三峡广场将扩容,商圈与成渝高铁无缝对接,下面跑火车,上面是商圈,并沿着铁路线两边形成一个城市的空间走廊,这无疑使沙坪坝区的地位优势更加明显,由此,沙坪坝区开始向国家化大都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