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又是一个“城市发展会”


       青奥会又是一个“城市发展会”

   庞  震


    自从青奥会申办下来后,我就很关心,南京究竟该怎样迎接这场世界盛会。说到优势,我想咱们最大的优势估计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就我了解的情况,咱们全市范围内已经开始逐条逐片的进行道路、市容整治了,并且根据规划,我们还会在2014年以前再建5条地铁线路,彻底把仙林、浦口、江宁、河西和主城连成一片。

    为了实现这个的目标,整个南京开膛破肚,搞个天翻地覆,在所难免。当然,咱们南京这种很想在世界人民面前好好露个脸的迫切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话说的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尤其是涉及整个城市未来若干年发展规划的大事,不更得慎之又慎,慢慢来嘛!

    再者,青奥会毕竟不是奥运会,也不是世博会,咱们在迎接青奥会的思路上就不要再模仿其他城市的经验了,千万别把什么会最后都搞成了城市发展会。

    体育盛会不体育,我觉得这是咱们认识上最大的误区,甚至于大家都在想怎么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把包括城市建设,跨江发展,老百姓素质等等问题,都统统一揽子解决。能不能解决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和体育其实没啥关系。

    申办青奥会对于其他国家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我不太好说,不过就咱们南京,中国而言,我觉得意义还是很大的。据报道,对日本、新加波、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在校青少年的运动基本状况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无论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大大低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

    此外,2009年与1999年相比,我们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一个举办青奥会的城市和国家,青少年的体质到了这种地步,我们是否该想想办法,花点力气去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觉得为了更好地迎接青奥会,至少有三点,咱们应该有所作为,首先,借此机会进一步为青少年减负,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更多地去参加体育运动;其次,政府花点钱在全市范围内多建设点免费的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给大家提供一个活动空间,最后,就是要在市民当中真正形成一种热爱体育运动的氛围。

    如果做到这些,我想一场青少年的体育盛会就真能回到体育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