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童宏保
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项目(Educ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Exchang,以下简称ELLE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于2005年11月与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及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签订的三方合作项目。项目对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成功引入了国外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成功地把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培训资源推广到国外,推动了校长培训的国际化。现在由整合后的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继续与美方合作。ELLE项目从一开始的中美项目发展到中美、中英和中加项目。具体有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纳什维尔教育局合作的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美中小学生专题夏令营互换交流项目,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田纳西州教育厅合作中美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的中英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英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中加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以上培训目标是致力于拓展中外中小学校间深层次的学习与交流,为国内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与国际同行近距离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外基础教育间的实质性交流创造机会,并通过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力。培训环节包括专家讲座、“影子校长”实践、学术论坛、学校实地参观、当地风俗文化体验、教育文化考察等环节。
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我们这些项目通常是双向交流项目,既有中方学员到国外交流,也有国外学员到中国学习交流。以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为例:中方中小学校长到美国进行为期3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包括5个模块:(1)专题讲座 :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根据中方中小学校长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科目内容,请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的教授以及美国教育管理实践专家举办讲座与专题讨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形式:美方专家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在美国对中方校长进行异地授课一周;邀请美方专家到中方进行集中授课一周;中国中小学校长到美国接受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2)校长论坛: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就某些教育问题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在美国进行)(3)学校实地考察:到部分中小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听课,和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4)“影子校长”实践:指派中美校长“结对”深入美方学校2-3个工作日深度观察与跟踪实践;(5)教育文化考察:了解更为广泛的美国教育的文化背景。
美方中小学校长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也包括以上5个模块。培训环节结束后,华南师范大学将给参加中方培训的美国校长颁发结业证书。
这些项目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双向交流,中美项目捆绑式发展;二是以中美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中美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支持,多方共同合作,合作基础坚实、稳固,培训资源丰富;三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美国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四是以培训促合作,促进中美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五是高水平师资,管理严格,中美双方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并成立专门的督学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
以下以2009年美国校长到广州培训和2010年校长论坛为例说明ELLE项目特点与实践。
2009年6月10日—2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第四期美国校长来华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培训活动以专家讲座、中美校长论坛、影子校长、参观访问学校、文化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中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采用同声传译系统、个人应答系统(PRS)等先进设备,提升了培训实效性,更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了内容详细丰富的培训内容。每一场讲座,每一次学校参观活动,都切实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从学校特色建设,到农村学校发展,从家校联合到基础教育改革,涵盖了中美中小学校长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华南师大利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协同各参观学校组织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美国校长到高要市二中,与该校师生共同进行拓展项目训练,轻松欢愉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校长对中国学生及教师的了解;与广东省天河区教研室教研人员同行,到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进行教师集体观摩,通过观摩教研室引领下教师集体教研活动,进一步加深美国中小学校长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的了解,从而深入了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在广州市仲元中学,与2008年赴美培训校长共同聆听广州市教育局陈茂林副局长讲座,使美方校长进一步了解了广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加深了对具体改革内容的理解。同时我们设计了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这是ELLE项目的一个主要部分。论坛为美国校长与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搭建了一座近距离沟通的桥梁,为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境外培训实效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中美双方校长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更加激发了双方从对方身上获取教育领导力交流的愿望。2009年ELLE项目在华培训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共进行讲座5场,学校参观6次,影子校长活动2次(涉及学校16所),中美校长论坛1次。
“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既是一次通过学术交流广交朋友的盛会也是一次提升学术水平的精神盛宴。通过沟通与交流,广东校长结识了参加本次论坛的美国嘉宾——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人员以及范德堡大学教育领导力中心的专家,还结识了来自香港和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岸三地的优秀校长、专家、学者朋友。“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搭建这个多元化、多方参与的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平台,共同探讨21世纪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并透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推动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各位校长来这里回顾精彩、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美国尊贵的客人带来的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关于校长领导力的信息,让两岸三地的校长领略了美国鲜活的教育领导力实践经验和提升教育领导力所面临的问题;两岸三地的教育同仁的到来,让论坛加绚丽多彩、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更加光彩夺目。
ELLE项目“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的主题与特点。“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是华南师范大学与美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交流的传统节目,自2006年起举办至今,校长论坛汇集了中美、两岸三地的教育精英,我们共同搭建的舞台展示着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文化、别样的教育经验。“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已连续举办了9期,其中四期在美国举办,五期在中国举办,每次论坛一般都会有一个主题,汇聚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各路精英,已经探讨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与教育领导力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学生评价》《中美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一堂好课的标准》《实现有效教学的方式》《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校长教学领导力》等主题。
2010年6月校长论坛的主题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统领下的卓越教学、优质教育。研讨校长教学领导力,重点讨论了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和校长教学领导力三个关键词。纵观我国学者对于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其中对于领导力概念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领导力并非单向存在力,它强调领导者或领导团体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激励;二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指个体存在的力,他可以是对一个领导个体,或者一个领导团体领导力的统称;三是强调领导力并非漫无目的的,它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四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来自组织所赋予的权利,它还涵盖了领导者或领导团体技术的能力、特质的魅力以及态度的诚意所构成的力量。
基于以上对领导力特点的概括,那么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校长领导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我从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不断反思中提炼了几个重要方面,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愿景领导力、课程-教学领导力、资源配置领导力、文化领导力和道德领导力等。
校长教学领导力体现在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之中,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课程教学的领导,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而校长教学领导力又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学校工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学生发展以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为主要渠道来完成的。
作为论坛尊敬的合作伙伴,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于2005年开发了一套标准的领导行为评价体系——范德堡《校长领导行为评价表》,该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领导力”的评价。这套评价量表目的在于测量中小学校长或管理团队的领导行为,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诊断、过程监测、绩效反馈来提高校长决策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每次中国校长访学美国,都是按照该学院“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评价体系”来安排中国校长在美国培训课程。具体来说,就是把校长领导行为有两个纬度:即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和领导行为的关键环节两个方面。核心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高标准,就是在个人、团队和学校几个层面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定严格的目标。第二,严谨的课程设置(内容—在主要科目上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内容。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共同体—有多元整合并具专业性的教职员工团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第五,有健康的、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重心的校园文化和家长和社区的联系—与学生家庭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社区中的机构保持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六,校长绩效责任制,就是根据学生高标准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领导者本人和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
实施以上每一项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都要经历六个关键环节,它们包括:计划、实施、支持、倡导、沟通和监控。计划就是要明确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策略;实施就是要群策群力,利用各种资源,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高标准;支持就是要创造能促进学生高水平全面发展的条件,保证并合理使用促进学习所需的财力、人力、技术和社会资源;倡导就是在校内和校外为学生的多元需求和高水平发展而宣传呼吁;沟通就是要加强促进学校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校与校外之间的交流;监控就是不断改进工作,有计划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指导决策和行动。菲利普·海林杰先生对校长教学领导力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他将校长教学领导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确定学校的使命,二是教学计划管理,三是促进积极的学校学习气氛。无论对校长领导力有多少种分类、多少种评价标准。但是都有一些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科学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不是追求孰优孰劣;多元碰撞的意义在于求同存异。我们既要追求真理,又要求同存异。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探讨校长教学领导力,既要追求领导科学的精神,又要追求领导艺术的创造。
ELLE项目在校长培训国际化上已经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个品牌,它是大学、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合作项目,以国际化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为支持,以中小学为依托、以中小学校长为培训对象,多方合作,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项目合作国家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以培训促合作,促进参与培训项目的国内中小学与合作国家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具有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各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基于研究基础上的培训,成立专门的课程设计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和培训效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附:2010年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题目:
1. 一个教学领导者坚信每一堂课都应当有严谨的课程内容,下列描述中哪一种是教学领导者为达到“严谨的课程内容”所应当坚持的?
a) 学生应该有大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有多次重复练习的机会
b) 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复习、应用以及构建新的知识
c)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d) 在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时,教学要能够建构在学生先前的学习基础上
2. 作为教学领导者在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a) 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学生的社会品格和个性品格的发展
c) 教师的教学是否与政策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d) 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 作为校长,在评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关注以下哪些方面?
a) 教师是否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参与程度
b) 教师是否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
c)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教学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d) 教师是否能够保持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且保证学生能集中精力于课堂教学任务同步而不是心有旁骛
e) 教师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检查并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你认为校长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改进教师专业行为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a) 组织并支持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对话活动
b) 向教师提供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数据资料并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数据资料
c) 确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d) 引导教师在教与学上构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5. 以下实现校长教学领导力有效性的条件中,你认为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a) 善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向教师赋权
b) 善于指派并组织教学任务
c) 善于听课评课并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
d) 善于共同商定目标并进行工作结果评估
e) 能够成为某一学科的权威并且能够通过亲自担当常规教学进行教学示范
6.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社区服务的,因此要常常与社区互动。以下关于校长行为的描述中,哪项最能表达您关于学校服务社区及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理念?
a) 学校开展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合作的范围限于在本校就读的学生家长群体
b) 校长经常就学校的各种事务向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群体之外的包括商界、政界在内的各类社区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咨询。
c) 在有关学校重要的教学议题方面,诸如课程改革,校长让家长和其他社区合作伙伴参与学校的活动。
d) 校长将社区合作伙伴及家长视为学校的“货币性资源”(即:学校有困难社区和家长可以资助,但社区和家长并不参与学校事务)
焦点访谈参考问题
1.在推动学校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a) 来自学校内部的抵制力,如教师的抵触情绪、对新事物的排斥
b) 来自外部的压力,如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评价
c) 来自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d)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物质资源支持
e)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策略、技巧和手段
2.如何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领导之间的关系?
a) 教学管理重在建立教学秩序,而教学领导重在引导和推动教学变革
b) 教学管理重在执行,而教学领导重在规划、沟通和倡导倡议
c) 校长的职责不在于教学管理而在于教学领导
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项目(Educ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Exchang,以下简称ELLE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于2005年11月与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及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签订的三方合作项目。项目对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成功引入了国外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成功地把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培训资源推广到国外,推动了校长培训的国际化。现在由整合后的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继续与美方合作。ELLE项目从一开始的中美项目发展到中美、中英和中加项目。具体有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纳什维尔教育局合作的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美中小学生专题夏令营互换交流项目,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田纳西州教育厅合作中美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的中英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英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中加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以上培训目标是致力于拓展中外中小学校间深层次的学习与交流,为国内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与国际同行近距离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外基础教育间的实质性交流创造机会,并通过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力。培训环节包括专家讲座、“影子校长”实践、学术论坛、学校实地参观、当地风俗文化体验、教育文化考察等环节。
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我们这些项目通常是双向交流项目,既有中方学员到国外交流,也有国外学员到中国学习交流。以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为例:中方中小学校长到美国进行为期3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包括5个模块:(1)专题讲座 :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根据中方中小学校长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科目内容,请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的教授以及美国教育管理实践专家举办讲座与专题讨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形式:美方专家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在美国对中方校长进行异地授课一周;邀请美方专家到中方进行集中授课一周;中国中小学校长到美国接受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2)校长论坛: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就某些教育问题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在美国进行)(3)学校实地考察:到部分中小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听课,和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4)“影子校长”实践:指派中美校长“结对”深入美方学校2-3个工作日深度观察与跟踪实践;(5)教育文化考察:了解更为广泛的美国教育的文化背景。
美方中小学校长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也包括以上5个模块。培训环节结束后,华南师范大学将给参加中方培训的美国校长颁发结业证书。
这些项目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双向交流,中美项目捆绑式发展;二是以中美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中美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支持,多方共同合作,合作基础坚实、稳固,培训资源丰富;三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美国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四是以培训促合作,促进中美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五是高水平师资,管理严格,中美双方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并成立专门的督学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
以下以2009年美国校长到广州培训和2010年校长论坛为例说明ELLE项目特点与实践。
2009年6月10日—2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第四期美国校长来华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培训活动以专家讲座、中美校长论坛、影子校长、参观访问学校、文化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中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采用同声传译系统、个人应答系统(PRS)等先进设备,提升了培训实效性,更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了内容详细丰富的培训内容。每一场讲座,每一次学校参观活动,都切实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从学校特色建设,到农村学校发展,从家校联合到基础教育改革,涵盖了中美中小学校长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华南师大利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协同各参观学校组织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美国校长到高要市二中,与该校师生共同进行拓展项目训练,轻松欢愉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校长对中国学生及教师的了解;与广东省天河区教研室教研人员同行,到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进行教师集体观摩,通过观摩教研室引领下教师集体教研活动,进一步加深美国中小学校长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的了解,从而深入了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在广州市仲元中学,与2008年赴美培训校长共同聆听广州市教育局陈茂林副局长讲座,使美方校长进一步了解了广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加深了对具体改革内容的理解。同时我们设计了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这是ELLE项目的一个主要部分。论坛为美国校长与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搭建了一座近距离沟通的桥梁,为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境外培训实效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中美双方校长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更加激发了双方从对方身上获取教育领导力交流的愿望。2009年ELLE项目在华培训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共进行讲座5场,学校参观6次,影子校长活动2次(涉及学校16所),中美校长论坛1次。
“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既是一次通过学术交流广交朋友的盛会也是一次提升学术水平的精神盛宴。通过沟通与交流,广东校长结识了参加本次论坛的美国嘉宾——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人员以及范德堡大学教育领导力中心的专家,还结识了来自香港和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岸三地的优秀校长、专家、学者朋友。“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搭建这个多元化、多方参与的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平台,共同探讨21世纪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并透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推动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各位校长来这里回顾精彩、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美国尊贵的客人带来的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关于校长领导力的信息,让两岸三地的校长领略了美国鲜活的教育领导力实践经验和提升教育领导力所面临的问题;两岸三地的教育同仁的到来,让论坛加绚丽多彩、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更加光彩夺目。
ELLE项目“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的主题与特点。“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是华南师范大学与美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交流的传统节目,自2006年起举办至今,校长论坛汇集了中美、两岸三地的教育精英,我们共同搭建的舞台展示着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文化、别样的教育经验。“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已连续举办了9期,其中四期在美国举办,五期在中国举办,每次论坛一般都会有一个主题,汇聚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各路精英,已经探讨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与教育领导力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学生评价》《中美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一堂好课的标准》《实现有效教学的方式》《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校长教学领导力》等主题。
2010年6月校长论坛的主题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统领下的卓越教学、优质教育。研讨校长教学领导力,重点讨论了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和校长教学领导力三个关键词。纵观我国学者对于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其中对于领导力概念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领导力并非单向存在力,它强调领导者或领导团体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激励;二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指个体存在的力,他可以是对一个领导个体,或者一个领导团体领导力的统称;三是强调领导力并非漫无目的的,它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四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来自组织所赋予的权利,它还涵盖了领导者或领导团体技术的能力、特质的魅力以及态度的诚意所构成的力量。
基于以上对领导力特点的概括,那么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校长领导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我从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不断反思中提炼了几个重要方面,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愿景领导力、课程-教学领导力、资源配置领导力、文化领导力和道德领导力等。
校长教学领导力体现在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之中,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课程教学的领导,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而校长教学领导力又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学校工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学生发展以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为主要渠道来完成的。
作为论坛尊敬的合作伙伴,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于2005年开发了一套标准的领导行为评价体系——范德堡《校长领导行为评价表》,该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领导力”的评价。这套评价量表目的在于测量中小学校长或管理团队的领导行为,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诊断、过程监测、绩效反馈来提高校长决策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每次中国校长访学美国,都是按照该学院“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评价体系”来安排中国校长在美国培训课程。具体来说,就是把校长领导行为有两个纬度:即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和领导行为的关键环节两个方面。核心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高标准,就是在个人、团队和学校几个层面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定严格的目标。第二,严谨的课程设置(内容—在主要科目上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内容。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共同体—有多元整合并具专业性的教职员工团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第五,有健康的、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重心的校园文化和家长和社区的联系—与学生家庭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社区中的机构保持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六,校长绩效责任制,就是根据学生高标准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领导者本人和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
实施以上每一项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都要经历六个关键环节,它们包括:计划、实施、支持、倡导、沟通和监控。计划就是要明确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策略;实施就是要群策群力,利用各种资源,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高标准;支持就是要创造能促进学生高水平全面发展的条件,保证并合理使用促进学习所需的财力、人力、技术和社会资源;倡导就是在校内和校外为学生的多元需求和高水平发展而宣传呼吁;沟通就是要加强促进学校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校与校外之间的交流;监控就是不断改进工作,有计划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指导决策和行动。菲利普·海林杰先生对校长教学领导力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他将校长教学领导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确定学校的使命,二是教学计划管理,三是促进积极的学校学习气氛。无论对校长领导力有多少种分类、多少种评价标准。但是都有一些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科学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不是追求孰优孰劣;多元碰撞的意义在于求同存异。我们既要追求真理,又要求同存异。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探讨校长教学领导力,既要追求领导科学的精神,又要追求领导艺术的创造。
ELLE项目在校长培训国际化上已经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个品牌,它是大学、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合作项目,以国际化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为支持,以中小学为依托、以中小学校长为培训对象,多方合作,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项目合作国家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以培训促合作,促进参与培训项目的国内中小学与合作国家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具有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各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基于研究基础上的培训,成立专门的课程设计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和培训效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附:2010年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题目:
1. 一个教学领导者坚信每一堂课都应当有严谨的课程内容,下列描述中哪一种是教学领导者为达到“严谨的课程内容”所应当坚持的?
a) 学生应该有大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有多次重复练习的机会
b) 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复习、应用以及构建新的知识
c)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d) 在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时,教学要能够建构在学生先前的学习基础上
2. 作为教学领导者在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a) 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学生的社会品格和个性品格的发展
c) 教师的教学是否与政策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d) 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 作为校长,在评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关注以下哪些方面?
a) 教师是否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参与程度
b) 教师是否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
c)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教学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d) 教师是否能够保持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且保证学生能集中精力于课堂教学任务同步而不是心有旁骛
e) 教师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检查并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你认为校长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改进教师专业行为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a) 组织并支持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对话活动
b) 向教师提供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数据资料并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数据资料
c) 确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d) 引导教师在教与学上构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5. 以下实现校长教学领导力有效性的条件中,你认为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a) 善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向教师赋权
b) 善于指派并组织教学任务
c) 善于听课评课并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
d) 善于共同商定目标并进行工作结果评估
e) 能够成为某一学科的权威并且能够通过亲自担当常规教学进行教学示范
6.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社区服务的,因此要常常与社区互动。以下关于校长行为的描述中,哪项最能表达您关于学校服务社区及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理念?
a) 学校开展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合作的范围限于在本校就读的学生家长群体
b) 校长经常就学校的各种事务向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群体之外的包括商界、政界在内的各类社区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咨询。
c) 在有关学校重要的教学议题方面,诸如课程改革,校长让家长和其他社区合作伙伴参与学校的活动。
d) 校长将社区合作伙伴及家长视为学校的“货币性资源”(即:学校有困难社区和家长可以资助,但社区和家长并不参与学校事务)
焦点访谈参考问题
1.在推动学校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a) 来自学校内部的抵制力,如教师的抵触情绪、对新事物的排斥
b) 来自外部的压力,如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评价
c) 来自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d)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物质资源支持
e)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策略、技巧和手段
2.如何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领导之间的关系?
a) 教学管理重在建立教学秩序,而教学领导重在引导和推动教学变革
b) 教学管理重在执行,而教学领导重在规划、沟通和倡导倡议
c) 校长的职责不在于教学管理而在于教学领导
中外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ELLE)项目的特点与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国际化项目探析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童宏保
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项目(Educ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Exchang,以下简称ELLE项目)是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于2005年11月与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以及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签订的三方合作项目。项目对纳什维尔市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以及广州市、广东省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成功引入了国外优质的培训资源,同时成功地把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培训资源推广到国外,推动了校长培训的国际化。现在由整合后的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继续与美方合作。ELLE项目从一开始的中美项目发展到中美、中英和中加项目。具体有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纳什维尔教育局合作的中美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美中小学生专题夏令营互换交流项目,与美国范德堡大学、田纳西州教育厅合作中美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的中英教育局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中英中小学校长教育领导力发展学习与交流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的中加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以上培训目标是致力于拓展中外中小学校间深层次的学习与交流,为国内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与国际同行近距离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外基础教育间的实质性交流创造机会,并通过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力。培训环节包括专家讲座、“影子校长”实践、学术论坛、学校实地参观、当地风俗文化体验、教育文化考察等环节。
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我们这些项目通常是双向交流项目,既有中方学员到国外交流,也有国外学员到中国学习交流。以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为例:中方中小学校长到美国进行为期3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包括5个模块:(1)专题讲座 :范德比特大学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根据中方中小学校长的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科目内容,请美国著名高校范德比特大学的教授以及美国教育管理实践专家举办讲座与专题讨论,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有三种可供选择的形式:美方专家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在美国对中方校长进行异地授课一周;邀请美方专家到中方进行集中授课一周;中国中小学校长到美国接受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2)校长论坛: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就某些教育问题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在美国进行)(3)学校实地考察:到部分中小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听课,和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交流。(4)“影子校长”实践:指派中美校长“结对”深入美方学校2-3个工作日深度观察与跟踪实践;(5)教育文化考察:了解更为广泛的美国教育的文化背景。
美方中小学校长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与交流,培训方案也包括以上5个模块。培训环节结束后,华南师范大学将给参加中方培训的美国校长颁发结业证书。
这些项目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双向交流,中美项目捆绑式发展;二是以中美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中美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支持,多方共同合作,合作基础坚实、稳固,培训资源丰富;三是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美国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四是以培训促合作,促进中美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五是高水平师资,管理严格,中美双方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并成立专门的督学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
以下以2009年美国校长到广州培训和2010年校长论坛为例说明ELLE项目特点与实践。
2009年6月10日—2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第四期美国校长来华学习交流活动。此次培训活动以专家讲座、中美校长论坛、影子校长、参观访问学校、文化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中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采用同声传译系统、个人应答系统(PRS)等先进设备,提升了培训实效性,更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了内容详细丰富的培训内容。每一场讲座,每一次学校参观活动,都切实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从学校特色建设,到农村学校发展,从家校联合到基础教育改革,涵盖了中美中小学校长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华南师大利用恰当有效的方式协同各参观学校组织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美国校长到高要市二中,与该校师生共同进行拓展项目训练,轻松欢愉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美国校长对中国学生及教师的了解;与广东省天河区教研室教研人员同行,到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进行教师集体观摩,通过观摩教研室引领下教师集体教研活动,进一步加深美国中小学校长对中国中小学教育教研活动的了解,从而深入了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在广州市仲元中学,与2008年赴美培训校长共同聆听广州市教育局陈茂林副局长讲座,使美方校长进一步了解了广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加深了对具体改革内容的理解。同时我们设计了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这是ELLE项目的一个主要部分。论坛为美国校长与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搭建了一座近距离沟通的桥梁,为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境外培训实效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中美双方校长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出现,更加激发了双方从对方身上获取教育领导力交流的愿望。2009年ELLE项目在华培训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共进行讲座5场,学校参观6次,影子校长活动2次(涉及学校16所),中美校长论坛1次。
“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既是一次通过学术交流广交朋友的盛会也是一次提升学术水平的精神盛宴。通过沟通与交流,广东校长结识了参加本次论坛的美国嘉宾——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公立学校系统的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人员以及范德堡大学教育领导力中心的专家,还结识了来自香港和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岸三地的优秀校长、专家、学者朋友。“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搭建这个多元化、多方参与的中美中小学校长交流平台,共同探讨21世纪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展,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并透过校长教学领导力推动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各位校长来这里回顾精彩、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美国尊贵的客人带来的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关于校长领导力的信息,让两岸三地的校长领略了美国鲜活的教育领导力实践经验和提升教育领导力所面临的问题;两岸三地的教育同仁的到来,让论坛加绚丽多彩、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更加光彩夺目。
ELLE项目“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的主题与特点。“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是华南师范大学与美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交流的传统节目,自2006年起举办至今,校长论坛汇集了中美、两岸三地的教育精英,我们共同搭建的舞台展示着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文化、别样的教育经验。“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已连续举办了9期,其中四期在美国举办,五期在中国举办,每次论坛一般都会有一个主题,汇聚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各路精英,已经探讨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与教育领导力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学生评价》《中美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一堂好课的标准》《实现有效教学的方式》《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面向21世纪的校长教学领导力》等主题。
2010年6月校长论坛的主题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统领下的卓越教学、优质教育。研讨校长教学领导力,重点讨论了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和校长教学领导力三个关键词。纵观我国学者对于领导力的相关研究,其中对于领导力概念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调领导力并非单向存在力,它强调领导者或领导团体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激励;二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指个体存在的力,他可以是对一个领导个体,或者一个领导团体领导力的统称;三是强调领导力并非漫无目的的,它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四是强调领导力并非仅仅来自组织所赋予的权利,它还涵盖了领导者或领导团体技术的能力、特质的魅力以及态度的诚意所构成的力量。
基于以上对领导力特点的概括,那么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校长领导力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我从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不断反思中提炼了几个重要方面,把校长领导力分为愿景领导力、课程-教学领导力、资源配置领导力、文化领导力和道德领导力等。
校长教学领导力体现在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之中,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课程教学的领导,关键在于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学理念,建设共同研究的团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而校长教学领导力又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学校工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学生发展以校长对课程教学的领导为主要渠道来完成的。
作为论坛尊敬的合作伙伴,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学院于2005年开发了一套标准的领导行为评价体系——范德堡《校长领导行为评价表》,该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领导力”的评价。这套评价量表目的在于测量中小学校长或管理团队的领导行为,通过对领导行为的诊断、过程监测、绩效反馈来提高校长决策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每次中国校长访学美国,都是按照该学院“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评价体系”来安排中国校长在美国培训课程。具体来说,就是把校长领导行为有两个纬度:即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和领导行为的关键环节两个方面。核心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高标准,就是在个人、团队和学校几个层面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定严格的目标。第二,严谨的课程设置(内容—在主要科目上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内容。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共同体—有多元整合并具专业性的教职员工团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第五,有健康的、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重心的校园文化和家长和社区的联系—与学生家庭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社区中的机构保持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六,校长绩效责任制,就是根据学生高标准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领导者本人和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
实施以上每一项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都要经历六个关键环节,它们包括:计划、实施、支持、倡导、沟通和监控。计划就是要明确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策略;实施就是要群策群力,利用各种资源,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高标准;支持就是要创造能促进学生高水平全面发展的条件,保证并合理使用促进学习所需的财力、人力、技术和社会资源;倡导就是在校内和校外为学生的多元需求和高水平发展而宣传呼吁;沟通就是要加强促进学校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学校与校外之间的交流;监控就是不断改进工作,有计划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指导决策和行动。菲利普·海林杰先生对校长教学领导力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他将校长教学领导力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确定学校的使命,二是教学计划管理,三是促进积极的学校学习气氛。无论对校长领导力有多少种分类、多少种评价标准。但是都有一些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追求卓越教学,达至优质教育”,科学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不是追求孰优孰劣;多元碰撞的意义在于求同存异。我们既要追求真理,又要求同存异。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又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探讨校长教学领导力,既要追求领导科学的精神,又要追求领导艺术的创造。
ELLE项目在校长培训国际化上已经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个品牌,它是大学、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合作项目,以国际化大学间的合作为平台,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为支持,以中小学为依托、以中小学校长为培训对象,多方合作,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引入项目合作国家最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以培训促合作,促进参与培训项目的国内中小学与合作国家中小学及校长的“结对”发展;具有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各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共同组成培训师资队伍;基于研究基础上的培训,成立专门的课程设计小组,确保培训方案的高水平、高质量和培训效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附:2010年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题目:
1. 一个教学领导者坚信每一堂课都应当有严谨的课程内容,下列描述中哪一种是教学领导者为达到“严谨的课程内容”所应当坚持的?
a) 学生应该有大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学生有多次重复练习的机会
b) 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复习、应用以及构建新的知识
c)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类型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d) 在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时,教学要能够建构在学生先前的学习基础上
2. 作为教学领导者在检验教学的有效性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a) 学生的学业成绩
b) 学生的社会品格和个性品格的发展
c) 教师的教学是否与政策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d) 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 作为校长,在评定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关注以下哪些方面?
a) 教师是否能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参与程度
b) 教师是否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断提升问题的难度
c)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教学需求进行因材施教
d) 教师是否能够保持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且保证学生能集中精力于课堂教学任务同步而不是心有旁骛
e) 教师是否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检查并确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你认为校长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改进教师专业行为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a) 组织并支持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交流对话活动
b) 向教师提供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数据资料并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数据资料
c) 确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任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d) 引导教师在教与学上构建共同的愿景和使命
5. 以下实现校长教学领导力有效性的条件中,你认为哪一项是最重要的?
a) 善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向教师赋权
b) 善于指派并组织教学任务
c) 善于听课评课并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
d) 善于共同商定目标并进行工作结果评估
e) 能够成为某一学科的权威并且能够通过亲自担当常规教学进行教学示范
6.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社区服务的,因此要常常与社区互动。以下关于校长行为的描述中,哪项最能表达您关于学校服务社区及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理念?
a) 学校开展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合作的范围限于在本校就读的学生家长群体
b) 校长经常就学校的各种事务向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家长群体之外的包括商界、政界在内的各类社区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咨询。
c) 在有关学校重要的教学议题方面,诸如课程改革,校长让家长和其他社区合作伙伴参与学校的活动。
d) 校长将社区合作伙伴及家长视为学校的“货币性资源”(即:学校有困难社区和家长可以资助,但社区和家长并不参与学校事务)
焦点访谈参考问题
1.在推动学校教学变革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a) 来自学校内部的抵制力,如教师的抵触情绪、对新事物的排斥
b) 来自外部的压力,如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评价
c) 来自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d)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物质资源支持
e) 缺少推行教学变革的策略、技巧和手段
2.如何理解教学管理和教学领导之间的关系?
a) 教学管理重在建立教学秩序,而教学领导重在引导和推动教学变革
b) 教学管理重在执行,而教学领导重在规划、沟通和倡导倡议
c) 校长的职责不在于教学管理而在于教学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