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我国的基础教育学制安排与义务教育规范,都存在与现代社会进步的态势不相匹配的现象。本文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基础教育全义务化,降低劳动力入职年龄的设想,以适应我国人口与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以及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要求。
【关键词】学制缩短 义务教育 普及高教 普及职教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是义务教育,高中三年的基础教育,则不属义务教育范畴。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全民素质”;其“素质”的起点是“识字”,初中教育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不具备创造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的《义务教育法》与时代要求,实际上大大地落后了。而且,从法律上,没有考虑学前教育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人的智力发展需要与现状。其动机主要是国家财力有限,只能免费到初中,其他因素暂时基本没有考虑。
第一,现代儿童智力,比过去有较大的进步。六岁完全可以进入小学读书,无需统一规定要到七岁才能入学。更没有必要,对差一两个月就满七岁的小孩子推迟一年入学。
第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儿童教育的必须。学前教育被广泛称之为“幼儿(稚)园”,似乎就是个让儿童玩耍的地方。其实不然,幼儿园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教育机构。
第三,“少子化”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意识。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尤其是高学历人群,即使国家取消计划生育政策,让年轻父母自由生育,生育两胎以上的可能性非常低。
第四,在“少子化”条件下,子女教育是家庭重大事项。一是送不送子女上学,在乡镇以上城镇居住人口中,问题已经不存在;二是在取消择校费之后,正常学费免不免,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其意义不大;三是学前与基础教育,竞争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四是优质教育资源,只能通过教育投资多元化实现,通过义务教育制度达到的目标是公平教育资源。
第五,现在的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从劳动力角度看,培养出来的是“半成品”。目前的《义务教育法》,基本上是一个“残缺”的教育制度安排,是浪费纳税人血汗钱的制度。基础教育,对需求与供给双方来说,都不满意。
第六,现在的基础教育,含义务教育阶段,灌输式的“知识教育”,是违背人性特征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本质是发挥人的智力潜能,不能按社会需要“模子”培养人,而要按人的智力特征培养人。
从上述六点认识出发,我国的教育学制安排、《义务教育法》都要与时俱进;按国家长期发展需要,国民教育要把社会发展战略与人口、劳动力、品质等问题综合在一起来考虑。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等深层次问题、教育模式问题,这里不予讨论,只就基础教育学制与义务教育法律规范问题讨论如下:
1、学前教育,必须纳入国民教育系统安排学制三年。三岁以前的婴儿教育,由家庭负责,婴儿保健与教育指导,由社区卫生保健部门负责;三至五岁幼儿教育由社会负责。
2、小学教育,学制安排五年。目前是六年,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现在的全部小学教育内容,按现有教学条件与效率,五年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3、初中教育,学制安排两年。目前是三年,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初中教师认为:现在的全部初中教育内容,按现有教学条件与效率,两年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4、高中教育,学制安排两年。目前是三年,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初中教师认为:现在的全部初中教育内容,按现有教学条件与效率,两年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共四年,实际从小学到高中学制是九年,正好与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重合。在国家不增加更多的财政支出条件下,实现了高中前基础教育免费义务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文化知识与普及。
而且,这时的受教育者,一般都在15-16周岁以内,还没有完全成年。这时,政府和家庭都要考虑其未来的发展问题,有助于从高中后教育分流与提高国民教育平均年限。因为,在2018年后,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绝对数相对大幅度下降,与社会发展需要恰好相反。必须考虑在我国发达地区普及高等教育,在后发地区普及职业教育了。如果从“十二五”时期,就考虑这一问题,并实施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话,“十四五”时期劳动力就业年龄,就可能比目前降低三到五岁,国民接受教育年限可大幅度提高。
在发达地区普及高等教育,就是高中后学生再接受三至四年的高等教育。现有高职和本科教育保持三年和四年不变,研究生教育学制单独考虑。这样高职毕业生年龄在18-19周岁,本科毕业生在19-20周岁以内。若本科毕业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硕士毕业生(学制三年)只有22-23周岁,博士毕业生(学制四年)也只有26-27周岁。
在后发地区普及职业教育,就是高中后学生再接受两至四年的职业教育。并分阶段(先中职后高职)逐步实行职业教育免费。现在的中职教育,是高中后学制为一年,初中后学制为三年。普及高中教育后,改目前的学制为中职两年,专科高职三年,本科高职四年。这时,接受职教学生,最早入职年龄是17-18周岁,最迟入职年龄是18-20周岁。
这样的学制设计,就能让人的生物成年时间与劳动力成熟年龄实现了基本重合,延长了有限人力资源的有效劳动时间,是社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效益与效率的提高。也是社会由新增劳动力过剩向新增劳动不足转型的必要措施;又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必要调整。如果,对职业教育免费的话,整个社会就由过去向少数精英人才倾斜,转向生产第一线劳动者倾斜了,这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同时,为节约财政支出,体现教育是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基础教育没有必要对所有国民实行免费政策。义务教育分两个责任主体,对父母来说,送子女上学接受基础的强制义务教育与支付教育费用的义务;对政府来说,提供教育质量大致相当的公平的基础教育条件与承担义务教育机构的经费需要。
在基础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本来就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在高等教育与就业国际化条件下,子女是在国内就读高等教育还是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者,是回国服务或者在国外就业,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范,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完全是自由状态。发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和政府,没有必要为外国培养人才而支付教育经费。
我们没有办法甄别出谁家富裕、谁家贫困,但可以设计出政策规定。一种是相对高收入者,有明确的标志性符号(如文艺名星、大型企业老板等社会高收入人群)可供甄别,基础教育不予免费;二是如果父母亲打算让自己的子女将来到国外就读大学的话,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时,就要主动交纳基础教育费用;三是如果是在高中毕业后决定出国读大学,应该向当地政府偿还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
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后,回国服务者,国家可以考虑退还基础教育经费。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出国读研究生教育的,也一样执行这一机制,取消国家政策性公派流学生计划(据说许多国家政策性公派流学生大多不回国服务)。以免目前存在的,中国人民和政府出钱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和顶尖大学培养的人才,却为外国服务的不正常现象。
其实,对富裕家庭来说,四个长辈培养一个小孩子,自费为自己的小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算作什么大的家庭经济负担。所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可以放开让民间投资办学,政府同样给予适当资助,以满足富裕家庭有更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可能。
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都可以发挥政府和民间,甚至外国投资者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用投资主体不同、收费不同、条件不同、模式不同等差别的市场来调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需要。从政府筹资角度看,不仅体育与慈善事业可以发行彩票,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也可以发行彩票,全国统筹,专款专用。为国家尽可能筹集到更多的公共事业发展基金。
当中国社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财力丰厚之后,调控力提高,有助于形成竞争态势。一旦竞争机制形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等深层次问题,卫生和文化事业的深层次问题,自然成了竞争的焦点,其发展与竞技、竞优就是常态,其持续发展,就有了基础。
2011年1月9日
作者简介:
柴福洪,男, (1957年5月--),湖北蕲春人,经济学硕士,黄冈职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联系方式:电话:0713-8348688 传真:0713-8345265
地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