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征博引”话产业》之一


  1、给年轻人一个舞台 行业多一个希望

  前不久,在连云港召开的中温太阳能集热器试验技术会议上,庞征博引发现了一个新气象,登台进行技术演讲的都是新面孔,演讲者都是30岁左右年轻人,有男有女。在提问环节,面对台下抛上来的各种问题,他们也基本上能够自然应答。

  会议期间,会议主持人殷志强教授告知,让年轻人上台演讲,是他专门安排的,他想让更多的技术人才从幕后走向前台,担负更多的重任,年轻人培养起来了,行业才会发展的更快,更有前途。

  庞征博引对殷志强教授的这一愿望肃然起敬,作为行业技术权威,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行业的现在,更考虑到了行业的未来。

  行业发展,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后浪推前浪,才能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航天领域都年轻人是主力,中国航天五大系统中的科技人才普遍年轻化,其中主任设计师,甚至总工程师大都在三、四十岁,正是这些年轻人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太阳能行业也将因为年轻人才的不断成长,在技术领域,在管理领域,在营销领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突破。

   2、行业形象需集体公关

   9月17日,与四季沐歌李骏总裁聊天,李总裁与庞征博引提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呼吁性的问题。他认为目前行业迫切需要进行行业形象重塑,进行一次行业集体公关,让行业更加有地位,有影响力。 庞征博引认为,实际上,行业的亮点很多,但没有进行集中展示。一是没有机构专心去梳理提炼,二是这么多企业都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庞征博引在这里行业同仁们透露个信息,太阳界蓝德智库正在编纂《2011-2012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蓝皮书》性质就是行业对外形象展示的一个载体。

   3、去除草根性

   日利达副总经理孙宽斌与庞征博引讨论工程市场发展情况时,发出了“太阳能在房地产面前没有话语权”的感慨。他说一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少则上亿元,多则几十个亿,而太阳能热水器的配套仅仅占其九牛一毛,在太阳能企业看来是一个很大的热水工程,但在开发商看来,却不值的一提,所以在房地产面前,太阳能企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庞征博引认为,孙总提到的话语权的问题,与李骏总裁呼吁提升行业整体形象的观点是同一个问题。以前行业同仁常常把行业定位为“草根行业”,有了这样的定位,行业出身就显的不高贵了,而相较光伏产业,一出生就被贴上了高贵的标签,想改变这种定位都很难。所以,庞征博认为“草根出身”一词已经成为过去时,并不不适用于今天行业现状,应该将其束之楼阁,重新定位行业身份。

  4、 只需做市场无需愁资金

   “他们到银行贷款,利息公司来付,他们只需全心全力去做市场就好了,资金的事不用发愁。”苏州阳光四季总经理蒋国春向庞征博引介绍,阳光四季与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合作,由企业担保经销商贷款,银行提供的贷款打到公司账户,利息由企业担保,专款专用让经销商专心做市场,不用为资金发愁。

   庞征博引认为,实际阳光四季操作方式,是银企商三方合作的案例,这是近两年太阳能企业运营的一种特色,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外力的模式发展企业,表明行业正在走向成熟。

  5、 行业流感少一些吧

   “前几年经销商进入太阳能行业是一哄而上,这两年退出这个行业也是连锁效应”斯帝特总经理邱培忠对庞征博引讲这话时,一脸的无奈。

   庞征博引觉得这是太阳能行业的一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流感现像”。在太阳能行业,这种流感现象特别流行。从“中国驰名商标流感”到“保热流感” ,再从“下乡流感”到现在的“工程流感”、“平板流感”、“出口流感”,都是一股风,一股潮。在流感中,很多企业失去了优势,丢掉了特色。虽然这种“流感现象”很能治愈,却可以减少。 

  6、国际贸易中的连坐式警告

    最近,庞征博引在浙江神太太阳能公司总经理那里得到一个消息,南非酝酿已久的太阳能补贴政策取消的同时,也宣布限制太阳能产品进口。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调查中发现,进口产品很多存在质量问题。

   庞征博引闻听后,耳边仿佛听到了阵阵警钟声。质量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是一道红线,踩了这条线,可以引发蝴蝶效应,南非此次限制进口太阳能产品,就是一明证。质量出了问题,人家老外不会说是你一家产品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中国产品不好的高度,对所有中国太阳能产品持有不信任感,你们的产品不是有质量问题吗,那好,我取消补贴,限制进口,那些质量好的产品也只能陪着遭受“连坐”之苦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到国际市场上闯一闯,但国际市场可没国内市场那样简单,想出口,就要先树立起维护国家形象和行业形象的意识,再想着怎么赚老外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