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模范密集出现看“新疆精神”
从2007年始至今年的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已有10位新疆籍的道德模范当选,数量居全国31个省市区之首,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新疆道德群星现象”。(见10月13日《天山网》)
全国道德模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全国传统道德含义——是具有牺牲小我的利益,而维护了大我的利益的言行,且事迹典型和突出人或集体。据天山网“新疆的道德模范为什么会密集涌现”一文报道,全国劳动模范评选以来,新疆就涌现出了十位道德模范。十位,虽然从字面上看这个数字不大,可相对全国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数字。因为从2007年至今,全国才举办三次劳动模范评选,而新疆就占十位,这难道还小吗?不但不小,而且非常的“大”,大的让人敬佩!大的让敬仰。
新疆道德模范人物如此密集出现它说明了什么?
首先说明新疆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他们或催人泪下、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或……但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了时代的光芒,书写着时代的感动,更体现一个地域的精神。新疆十位劳动模范不正是如此吗?无论是卖羊肉串一次几角钱集攒起来,到数十几万资助贫困学生的阿里木,到几十年如一日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各族群众看病疗伤的庄仕华,还是从1963年开始,先后收养哈、回、汉等3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亲生的9个孩子,共养育了4个民族的19个孩子的阿尼帕,他们的身上个个都说明了新疆文明教育的程度,表现了新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新疆精神的高尚。
其次说明了新疆人人具有“新疆精神”。新疆人为人豪爽,热情好客,富有正义感,懂得感恩图报。“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十二字就是新疆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十二字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新疆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长河里的一种文化沉淀,是新疆人在多年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它教育、熏陶、鼓舞和激励着新疆人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同心同德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和谐美好的新疆。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这十位道德模范人物是十二字精神的注解,是“新疆精神”的诠释。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新疆道德模范人物的密集出现,正是新疆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新疆精神”结的硕果。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