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欧美大萧条有利于中国的崛起


     昨天,我任职的公司请申银万国证券的分析师李慧勇来讲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股市。李讲的算比较客观,水平也算可以。李提到,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来的经济复苏,是历次危机复苏力度最弱的。

很多中国人对因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的中国的出口增长下滑忧虑忡忡,对所谓的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着急上火,其实这些东西根本不值一提。当然,在我文章中认为值得一提的东西很少。我曾数次引用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在评书中经常讲的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先说中国9月出口的下滑的问题。中国应该是2001年年末的时候最终加入了世贸组织,当年中国出口仅增长了7%不到,第二年,中国出口猛增22%2003年和2004年,则继续上升至35%的水平。在2005-2007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基数较高等原因,中国的出口增速分别降至28%27%26%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降至17%2009年则负增长16%。去年中国出口又大幅增加了31%。如何看待去年出口的这种增速,其实是白脸上的口红印一样,是非常明白的事,恰恰经济学界和资本市场有太多思维方式有问题的人,把这一简单的问题混淆了。

首先,中国自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大国后,中国的出口不可能象以前那样每年增长20%甚至30%在中国“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出口复合增长速度必然降到20%以下。其次,2010年中国出口大幅增长31%,根本原因是2009年的基数太低,只相当于2008年的84%,这样算下来,20092010年两年中国出口的复合增长速度只有15%左右。这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长24.6%的速度到底是高还是低?

关于欧洲和债务危机和美国的失业问题,其实根本都不叫事。这些国家的人即使失业,也吃得肥头大耳,这和1929年开始的全球大萧条根本不可而日而语。1998年,无数的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在安徽淮南市,有些下岗工人跳楼自杀,有些人吃不起饭,居然吃鸡饲料,这才叫问题。但中国有没有崩溃?

欧洲的高福利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而僵化的政治体制,和将政党利益优先于国家利益的政治潜规则,导致没有人敢,也没有人愿意向高福利开刀,只有面临债务违约,被国际评级机构调降评级,和不能以低利率以新债还旧债,才会有压力去搞财政紧缩。为什么2006年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没有财政紧缩政策,现在却有?财政紧缩对这些国家,对欧洲,从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来看,是好事,还是坏事?

所以,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再次出现象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象鲁比尼这样的人,会一直讲萧条或是崩溃,很多经济学家就是靠危言耸听吃饭的,这和一些人故意穿着破烂衣服,甚至装作残疾人一样要饭吃一样,是一种谋生的手段。1929年全球的大萧条,根本原因是美联储等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复苏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当然在当时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之下,央行没有太多的选择。另外当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大倒退。目前看不到这样的危机。

当然,如果美国和欧洲都崩溃了,步入比1929年更长时间的萧条,和日本一样,开始失去的20年,是不是中国也要跟着完蛋了?当然不是,其实中国要想更快、更顺利地崛起,这恰恰是更好的机会。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规模其实已经超过了英国,但美国仍不是全球霸主,英国仍是日不落帝国。因此,虽然美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的时候,美国人也是惊恐万分,美国的股市干脆关闭了半年之久。但是一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的战列舰的数量比为5531.751.75,我记得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称,美国在海军力量上第一次和英国平起平坐了。

任何一个大国的衰落,必然腾出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很多大国能不能成为国际上更有地位的国家,一要看实力,二要看机会,三看策略。

大概假想一下,如果美国和欧洲的经济真的长期低迷,对中国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耗经济体(仅美国就消耗全球20%的石油),欧美对能源的需求将负增长。于是中国进口的石油将便宜得多。

2、欧美的实力下降,必然导致国际地位的下降。于是,在南美、非洲和东南亚,中国企业进行资源或是企业的收购,阻力将小得多。即使在美国本土进行收购,在外资流入持续减少的情况下,美国也会欢迎来自中国的外资。不象现在,不要说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的石油企业了,就是华为收购美国的一个小公司,都困难重重。

3、虽然现在欧洲很希望来自中国的美元来购买欧猪国家的国债,但对于向中国出售资产,根本没有兴趣。一些港口、银行,根本没有打算向中国出售。一开始中投在2007年开始在欧洲收购企业时,欧洲人很傲慢地说,你出资可以,但不能在董事会有席位。中投的楼继伟(原财政部副部长)说,好,那就不投。只有欧美在经济的长期低迷中,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国内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了,才会向中国敞开市场。目前,中国的很多银行的股份出售给美国企业,但中国很少有银行在美国成立了分支机构。中国曾经有13年之久,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进入美国市场。

正由于目前欧洲的经济还没有崩溃,所以欧洲只希望,也有一些媒体散布一些传闻,说中国的巨量外汇储备将购买一些烂国家的国债,还不是以市场利率,而是超低利率。而一些国内的传媒人士,大叫中国这样很吃亏,这同样是国民信心严重不足的表现。这里再次讲一个郭德纲相声中的笑话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丐帮中的重要人物(已经有钱有些势力了),一次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之下出行,突然,他指出远方的山脚下说:“你们看,那里是不是有一块饼?”只有欧洲的经济崩溃了,才有可能100亿元的公用设施资产(比如水厂、电厂),才会以50亿,甚至只有10亿的价格向中国的中投公司出售。

4、中国的经济增长当然会下来一些,但中国与欧美的前景比起来会更光明。于是一些科研机构、大企业、科研人员,会向中国集中。就象现在的科学家喜欢去美国一样。其实,在二战后,全球的科学家向美国汇集的速度比现在还要快。而在前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科学家大量逃离前苏联各共和国。

5、人民币国际化将加速。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都不是中国面临的这种环境。如果没有欧美经济的低迷,导致美元和欧元的衰落,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有特别好的机会。经济低迷一般都会导致一国货币在全球影响力的下降,和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下降,比如日元。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直到现在,就是因为二战中,用美国商品换回了全球超过七成的黄金,美元自然成了与黄金等价的货币。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已经是个破落户,但还是希望英镑继续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国一个叫布郎的高官表示,承认自己智力不高,听不太懂英国一些经济学家或是贵族的理论,但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

这里顺便说一句,著名的007系列电影,其实是英国人意淫的一个系列作品。现在英国连航母都没有了,也不知007的电影还有没有续集。

6、国际资金将大规模涌入中国。

欧洲经济的萧条,中国国际地位的相对上升,好处还有很多。比如美国在离美洲很远的夏威夷,还有领土。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而美国的地位下降,台湾和大陆的统一就不再是幻想,日本也很有可能脱欧入亚,倒向中国,就象明治维新之前脱亚入欧一样。

上面讲过,如果美欧的经济萧条了,中国的经济增速一定会下来,比如降到8%甚至7%以下。这正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大好机会。一些靠人民币的低估值和出口退税,加上低工资才能苟延残喘的企业,正好趁这个机会死掉。严酷的环境会导致竞争力强的企业生存下来,并变得更加强大,整个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能上一个台阶。

昨天,中国股市继续下跌,创下本轮下跌的新低。正好,我家的融资融券账户开好了。当然,当天没有买。股市下跌了,当然心情不好。不过,股市投资和红军长征一样(共同点是很困难),没有信念,确实很难坚持。没有智慧,和没长眼睛一样。不敢说我在股市投资上有什么智慧,不过我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和规律。想想1999年进入股市以来,也往往不知股市未来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大方向,只不过因为遵循基本规律,所以收益还算可以。而目前来说,我从未对中国股市的未来象现在这样有把握。2004年或2005年时想,如果什么时候有个100万,到时候买90万元易方达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就可以退休了,就算仍在工作,起码不是为了钱而工作。目前,由于股市收益、工资盈余,加上我老婆和我一样能攒钱,所以目前家庭净资产已经在100万左右了,怎奈2009年以来的货币膨胀,加上通货膨胀,感觉现在退休,还是心里不安(倒不是说做了什么亏心事)。本次熊市底部时间越长,未来牛市的时间越长,涨幅越大,加上融资投资,我看新的牛市末期,我看可以彻底没有财务上的后顾之忧了。

按上周的安排,本周继续买进,加上招商银行年末要完成配股融资,A股的仓位在95%左右。港股账户仓位在80%以上。其实下周一开始就应该融资买进,把仓位提高到120%以上。不过目前不打算这样做,因为要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