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百姓生活 关注“金融消费者”


贴近百姓生活 关注“金融消费者”

【特别说明:1、为积极响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文草拟于201112月,评论摘要载于《经济日报》1213日;2、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后,经济日报社迅速行动,深入基层采访,登载了许多写真的朴实文章,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其中,《养鱼富了龙街村》、《沪上白领就餐不再难》、《新发地市场看流通》、《上海:休闲“鱼”乐增趣味》、《北大荒里“访”好米》等多篇报道谈到了消费者,让我感到在以消费促内需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基调下,消费者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由于从事基层人民银行工作, 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经济金融发展,所以特别关心金融消费者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普惠型”金融稳步推进。《经济日报》报道的信用联保、中小企业融资、农产品期货、“惠农社保卡”等变化无不印证了不断创新的金融业正有力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民生金融”得到了实现。

 

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金融化的不断加深,普通消费者已离不开金融,银行托收、存款取现、信用卡支付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面对强大的金融机构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及时保障,常常会听闻百姓对金融机构发出责问,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定价更是持有异议。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我国亟待完善消费者体系,充实消费者内涵,与时俱进,调整视角,着力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眼下,当局力推“金融3·15,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式方法,搭建金融消费者维权中心,金融机构也从自身出发,加大普及金融知识的力度。然而,行政干预只是破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何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金融消费者怎样才能接受并购买到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及产品?问题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金融市场竞争。

 

众所周知,现代经济是制度经济。维护金融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以制度为基石,前瞻地建立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契合我国实情的金融竞争制度,培育有序、合理、高效、创新的金融竞争环境,是保障金融消费者正当、合法权益的重要突破口。

 

一直以来,《经济日报》是我国经济领域最权威的媒体。希望能坚持不懈地“走转改”,继续深入群众生活,多多报道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市场竞争,力促我国社会更加和谐,力保我国经济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