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央行公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于12月5日执行。对于此消息,12月1日国内各大媒体上看到的大多是两种观点,货币放松和保增长,比如为了股市,为了外贸出口下降太大,为了GDP增速下降。表面看来,似乎有道理。但是笔者在此告诉你,这些解读都是错误的,而是为了矫正流动性的失衡。
大家都知道,10月份资金流出1800亿元,表明体内缺少1800亿元资金了,所以需要补充流动性达到均衡。另外,截止到2011年11月30日,小微金融债融资1800亿元,变成市场流动性缺失1800亿元,所以需要补充流动性达到均衡。两项合计需要补充3600亿元,正好是存准率下降0.5个百分点的货币额度。这样,市场流动性又恢复均衡了。
为什么要恢复市场流动性均衡?
我认为,流动性一旦失衡,会造成融资利率暴涨、本币贬值,对于偿还到期债务和借新债还旧债是个成本负担。中国民间高利贷引发资金紧张,变成民间从高利贷转向无法进行借贷,只好转向企业债市场。
同样的道理,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于11月30日宣布下调美元掉期利率50个基点,利率互换。这是对最近全球银行业系统性银行上调1%—2.5%的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Ⅲ9%的资本充足率、私人债务减记50%、因有毒资产的罚款遭索赔等因素影响的对策,无法低息融资,无法股权融资,只好抛售资产变现,但是这会损害全球资本市场生态。所以,发达国家六央行下调利率和货币互换额度持续到2013年2月1日,也是12月5日生效。
很明显,发达国家央行主要是为利率均衡、资本市场均衡而下调利率和货币互换的,中国央行为了流动性均衡而下调存准率的。
行文至此,再回头看本文开头,我们发现,中国央行于11月30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是让货币政策宽松,不是为了股市和外贸,而是为了流动性从失衡走上均衡,保护流动性的原生态环境。
存准率降0.5是为了流动性均衡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