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御赐黄淮诗残碑现在温州博物馆暨南柳纪念馆仿制之误


2007-11-4 13:41:35 曾在“黄氏研究·宗亲动态”发表题为:“温州黄府巷奎文亭”其全文如下:

 

温州黄府巷奎文亭
    
《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五 奎文亭:在府城西南致仕少保黃淮宣德中入覲賜宴西苑辭歸御制詩以賜之有云傾心寫誠任舊老而卿引疾先還鄉又云五歷星霜復相見相對清言良慰情淮歸刻于石作亭覆焉匾曰奎文
     
永陵按:黄淮于宣德七年壬子(1432)年冬到北京谢恩。皇帝朱瞻基赐留过年;瞻观正月十五上元灯节。二月淮公被任为宣德八年癸丑科会试主考官。四月二十六日,宣宗赐淮公、杨士奇、金幼孜等十五人游西苑。端午赐百官宴。宣德八年(1433)六月十一日,宣宗在北京太液池设宴,洒墨宸翰赐归二字,(这时候才算是真正退休)并赋长诗《太液池送黄淮辞政》黄淮回温在幞头河住宅的中堂额匾赐归堂。堂前建奎文亭,亭中立碑,正面即宣宗长诗,背面有黄淮《御制恩赐诗赞》(均详所附全文)
    
     
 太液池送黃淮辭政        朱瞻基
    
天香早折仙桂枝,筆花五彩開鳳池。
    
蓬萊之山直奎壁,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樂聖人臨御初,鞠躬稽首陳嘉謨。
    
仁皇監國文華殿,左右謀猷共群彥。
    
朕承大寶君萬方,相與共理資賢良。
    
傾心寫誠任舊老,而卿引疾先還鄉。
    
五歷星霜復相見,鬢蕭蕭秋滿面。
    
是時,
    
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對清言良慰情。
    
留之累月未盡意,歸心又欲東南征。
    
太液清冷涵碧藻,楊柳芙蕖相映好。
    
鳧鷖鸂鷘弄澄波,紫霧紅雲拂瓊島。
    
芳肴在爼酒在壺,工歌鹿鳴續白駒。
    
君臣大義士所重,心雖廷闕身江湖。
    
雁蕩峰高清不極,中有謝公舊遊跡。
    
採芝斵苓可常年,應在天南憶天北。
    
    
 永陵按:黄淮公回到温州,将该诗刻于石碑,碑阴镌有他《御制恩赐诗赞》(《黄淮文集》393页)全文:
    
                 
《御制恩賜詩》贊 有序                         
    
 宣德壬子(七年)冬,臣淮謹以謝恩詣闕。錫宴內閣,俯留累月,賜遊西苑,憫臣疲弱,許乘肩輿,循太液池遍覽勝麗,宴於萬歲山麓。至榮至幸,誠出非常。陛辭之次,重蒙親灑宸翰,制爲詩歌,獎諭隆厚。煥乎若杲日之照臨,鬱乎若卿雲之垂蔭。副以織金紗衣,俾之被服,以爲鄉邦之光,寵錫便蕃,敷宣罔既。竊惟臣淮,質本凡庸,才乏世用。過承列聖之知遇,叨膺顯秩之光榮。茲者伏遇皇帝陛下,德協重華,仁浹庶類,下逮顓蒙之無似,上廑宸眷之有加。雨露霑濡,頓使春回於枯蘖;奎躔炳耀,普令光被於儒紳。仰荷鴻私,圖懷報稱。俯愧駑駘之伏櫪,有負驅馳;重惟葵藿之朝陽,誠深仰戴。切惟古者,人臣侈君之命,勒諸彜器以傳永久。臣竊援斯義,摹勒貞石,垂示來裔,永爲家寶。謹撰《御制恩賜詩贊》一通,並奉刻本上進,伏惟聖明俯垂睿覽。贊曰:

于穆聖皇,尊臨大寶。稽古右文,崇儒重道。顧惟微臣,薾爾無庸。淵衷天豁,曲賜優容。虎拜闕庭,龍光下燭。錫以宴遊,恩眷彌篤。親禦翰墨,敷繹雲章。褒獎過厚,訓諭孔彰。拜手稽首,載忻載喜。省躬揣分,兢惕曷已。仰惟聖制,妙斡玄機。圖書啓祕,奎璧騰輝。捧以南還,祥飈載塗。光昭衡宇,歡溢里閭。齋祓緘縢,襲藏惟謹。摹勒貞瑉,覃福祚胤。稽諸往牒,寵異常倫。感填胸臆,報乏涓埃。願效封人,嵩呼三祝。惟皇仁聖,天心攸屬。皇契天心,澤被萬方。鴻圖鞏固,地久天長。臣述贊辭,藏之石室。百千萬年,永保貞吉。
    
   
   黄淮特地在赐归堂前修建了一座亭子以护所立石碑,亭额奎文,因而称为奎文亭
      
嘉靖庚申(1560)永嘉邑令李思柱曾重修过奎文亭及诗碑。(见载《万历温州府志卷四》)
    
       
清末,钱塘人丁立诚著《永嘉金石百咏》18页,载有五言绝句诗:
              

 御賜黃淮詩碑         丁立誠
           
在黃府巷正面御賜黃淮歸永嘉詩碑陰黃淮贊宣德八年
    
 宣宗御賜詩,臣淮拜手贊。明良載賡歌,奎文燭雲漢。
    
      
永陵按:上述《御制恩賜詩赞》为黄淮第一次入觐期间(自1432年冬~1433年夏逗留在北京)所作,清光绪《永嘉县志》卷廿三《金石》所载,落款为宣德八年六月十一日。刻于奎文亭御制诗碑阴。御制长诗212字,题为送少保黄淮还永嘉(《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目录》(正文卷廿四佚)弘治《温州府志》卷二十二同);《御选明诗》题作太液池送黄淮辞政;万历《温州府志》卷十四题作少保大学士黄淮致仕入朝赐游西苑御制诗赐之;康熙《永嘉县志》卷十二题作宣宗赐大学士黄淮游西苑;光绪《永嘉县志》卷廿三题作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淮归永嘉诗等各本题目虽有异,正文则大体相同。《霞渡潭黄氏族谱》83赐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诗于少保两旁加注钦文之宝四字; 84宣德八年六月十一日于八年两旁加注广运之宝四字。该亭在清光绪之前,已毁坏;诗碑失落何时,则已难以考证了。

             

叙述结句是“诗碑失落何时,则已难以考证了。”查阅2001年笔记:“616日(星期六)曾在温州图书馆古籍部与胡珠生先生邂逅时,打听‘江心寺博物馆’有黄淮资料的馆藏否?”胡先生答:“冇”。也曾先后向原博物馆工作人员方嘉松、侯波良打听:“馆藏有温州‘黄府巷’遗物否?”回答均是:“没有”!

而昨(12.24)日上午为了寻看黄淮撰“邵厚暨叶懿墓志铭”碑以填补50馀缺字,日前先联系温州博物馆伍显军馆长,伍馆长嘱吕溯接待我们,而在博物馆库房中见到了躺在地上的“宣宗御赐黄淮诗(残)(高158·宽83·厚14公分)如图:

 

尽管已经是断为三截四块的残碑了,甚至拼接有缝隙(会缺部分字)。心想真是辜负黄文简先生:“垂示來裔,永爲家寶。”之心意,更有违“臣述贊辭,藏之石室。百千萬年,永保貞吉。”愿望哉!!!

 

虽然历时578年之久,而“宣德八年六月十一日”等字迹还是清晰的。真是辛卯年意料之外一大“收获”了!  最后,得感谢Xsh的中介;吕溯之提示;宗亲胜贤的陪同见证了此事。

    昨(2012.1.31)日下午,吕溯君电邮御赐(残)碑拓片来,今晨整理、列印、扫描如下图:

   此碑阳文字,尽管断成三截四块,而且还空缺少了:“奎璧、相与、鬓、尽意、波、重、可长。”(含半字)共计十一字。真不知这“御赐碑”得罪了谁,这的确是“文革”时“愚昧”冲动的一张成绩单。  

      以下碑陰文字是黃淮的御製恩賜詩贊"

      至此,残碑找到,碑文有缺失,尤其是碑阴,与所有介庵集纸质文本(抄本、敬本、黄淮文集)均有57处之不同,酌情更正或在第二版(开始启动网络电子版)黄淮文集时,将予以详细说明并出校。而寻觅温州黄府巷原奎文亭中宣宗皇帝于宣德八年(1433)六月十一日在太液池洒墨宸翰书写赐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归永嘉诗碑之情事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