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长批示为三名弃儿上户口说起……
2010年6月,《阳光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68岁的拾荒老人陈淑英,已在西安市靠捡破烂生活了23年,期间她在街头捡拾了3个女婴,并含辛茹苦地将3个孩子养大成人,大女儿张花花14岁、二女儿陈玲玲10岁、小女儿陈文凯7岁。可是,如今却遇到了一道难题——因为户口没有着落,14岁的大女儿张花花小学毕业后将面临辍学,因为没有户口无法继续读初中。为此,《阳光报》连续报道了此况。后来,在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的关心帮助下,当年9月1日,老太太捡拾的3个弃婴养女终于成为拥有城市户口的西安市民。(2011年2月1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是一件过去的新闻,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件。令人欢喜的是,在省长的批示下,拾荒老太抚养的三名弃儿因为不能落户影响就读的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圆了孩子的求学梦,保障了弃儿的平等受教育权。但是,同时透过这起事件新闻,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些世态炎凉和社会诟病,让人心痛、发人深省、催人警醒。
因为有爱,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漾满幸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人不愿意付出爱,不懂得珍惜爱。拾荒老太可能自己都难以维持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她的心中依然珍存着那一份人间大爱。当他捡到三名弃婴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收养,并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这里,我们首先要为这位拾荒老人的义举而感动,但我们更要为遗弃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及家人感到羞愧,一个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能珍惜、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为这个社会付出爱心、做出贡献呢。一个拾荒老人尚且知道关爱别人,这个社会上其他生活更殷实的人们,爱又在哪里?人间大爱、社会关爱一旦缺失,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地各级党政部门的份内之事和神圣职责。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地方、个别部门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老百姓的一些困难、问题,不是太上心,不能创造性地帮助群众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找出这样那样的借口,故意拖着不办理、压着不解决。难以想象,这三名弃儿的户口问题,如果不是有省长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做了批示,还不知道拖到猴年马月呢。我们在感谢省长的亲民爱民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部门工作是不是真的很得力、很给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有一个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机关部门工作者队伍来作为支撑和保证。
作为部门单位、机关职员,当然应该以服从为天职。上级领导有了重要指示、特别批示,当然应该无条件的执行,这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前提和要求。在省长的批示下,很快,在陕西省信访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的协调下,3个孩子的户口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当然是让人欣慰的好事,但是,我们也让人感到辛酸和唏嘘。为什么能办的没有办,创造条件能做到的没有做到,而有了主要领导的批示后,就迎刃而解、很快解决了?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权力的影子,而不是正义的阳光。的确,一些下级、个别部门,唯领导指示是瞻,总习惯于等球踢、等球打,不主动工作、不主动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甚至还会使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变成“魔咒”。这绝不是一个以公平正义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该具有的。我们当然应该提倡领导干部要俯身关心群众疾苦,更必须要求我们整个干部队伍都能自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遍洒中华大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但解决和落实民生问题,绝不是靠一两个主要领导的意志和批示就能彻底奏效的,它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爱、需要我们各级党政部门的扎实细致、科学规范的做好工作、搞好服务。
(倪洋军)
相关新闻:
陕西省长为三名弃儿上户口
从省长批示为三名弃儿上户口说起……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