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与内部讲话


  在与计划经济pk多年、终于取得合法性之后,自由市场又开始面对自身的分化与转变:在多次批评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之后,代表着创新与活力的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开始成为垄断的主力军——有研究报告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正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三座大山”,在取得绝对的用户优势之后,百度可以无视版权法推出百度文库、mp3,使得出版遭遇危机,唱片行业濒临破产,腾讯与360的大战,更是将这种垄断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就难怪,电子商务的领袖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会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偶像,青年的精神教父——其由红旗出版社推出的《马云内部讲话》,一出版就成为畅销榜的新星。

      与中国不一样,亚马逊、苹果、google、facebook、twitter,以及未来的Lbs,并未有“内部讲话”流传于世——在我的印象中,互联网公司的开放与创新精神,才是其极具想象力的关键。在《Facebook 效应》中,作者以采访的方式记述了这个诞生于哈佛宿舍的明星企业,从内讧的权力之争,到争取广告客户和融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企业成长历程与创始员工们的人性考验——扎克伯克是一个“童星”,而不是神或者教父。同样,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雷默甚至从伊斯兰恐怖组织、传奇的情报头子、世界上最好的游戏设计师等人身上学习各种匪夷所思而又实实在在获得成功的商业与政治模式,让我们知道要如何面对无法预测的当代。无独有偶,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同样强调了“思路决定出路”,企业和个人唯有改变既有的思考模式,放弃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迷恋,学习有创意的思考方法,方能导出正确的经营思路。

      所以,对于企业家来说,创新才是维护自由市场、抵制垄断利润诱惑的唯一良方。自由市场除了要抵制垄断利润的诱惑外,还要保持公平正义。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新作《自由市场的堕落》中,我们能看到他眼中美国发生危机的原因:从里根开始,美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而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和负债消费又能缓解贫富分化的矛盾——高成长、低通胀的神话长期掩盖了这种矛盾,并纵容了负债消费这一恶习,所以,中国成为了美国今天最大的债主。而奥巴马新政也并未改变分配不公这一根本症结,目前所采取的急功近利的救市政策不会改变现状,华尔街的贪婪丝毫未减——贫富分化会加剧道德的沦丧,自由市场也将随之堕落。

      或许有人会说,创新的大多数都会面临失败,毕竟,成功者永远都是少数。尤其是在黑天鹅事件频发,小趋势逐渐成为潮流的今天,《重来》可能是每个企业家都要由得心理准备。说得通俗点,大不了回头继续卖大白菜吧。计划赶不上变化,以往制定的商业计划书会显得有些老旧甚至可笑。以往的计划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中,可能只是一时的幻想或臆测,你需要考虑的是这周要做什么,本月能否完成销售指标,而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随时准备重来,才不会陷入小巷思维的怪圈。而在企业找到赢利模式、创新取得成功之后,剩下的关键就是,让人记住这个对他们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品牌的起源》,它不仅仅是广告、营销等商业成功的手段,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价值观的传播,也是企业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一扇窗户。良好的品牌,是消费者永远的微笑、信心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