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考不幸沦为“二次高考”
文/魏英杰
这两天,由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以及由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组成的“中国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相继在全国各省区开考。26日,由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理工类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合考试也将举行。至此,去年底刚刚成立的“华约”、“北约”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三大联盟”,正式进入试水阶段。
三大考试联盟成立之初,便已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此举换汤不换药,也有人认为好处多过弊端。当时笔者也认为,联合招考固然无法祛除高考之弊,却可能挽救业已名存实亡的自主招生政策。虽然前景并不乐观,但要突破应试教育体制的困境,最终还有赖于坚决地进行自主招生改革。
但从目前实践来看,原本这种谨慎乐观与期许的态度,恐怕还是太乐观了。自主招生联合考试除了比原来各校分别组织考试更人性化一些以外,不仅没有减轻考生的高考负担,反倒不幸地沦为另一场高考,加重了考生的压力,进一步扭曲了自主招生的政策初衷。
从考生规模来看,虽然现在尚无明确数字,不过保守估计,全国参加“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至少有数十万人。这部分考生群体,按以往情形大多也会填报上述重点高校,而如今不过是提前进入“战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角逐。这也意味着,除了要参加高考以外,如今这部分考生还得打起精神,应付另一场更具竞争性的“精英之战”。何况这样的联合考试比各校自行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规模更大,很可能给考生增加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考试科目来看,各大联盟的试卷仍然倾向于胡子眉毛一把抓,而不是侧着测试考生的特长或整体素质。例如,参加“华约”联合考试的考生上午考阅读与写作(分成中文内容和中英文综合答卷),下午进行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三个科目测试;参加“北约”的考生,考试共设7个科目,分上午、下午、晚上进行。从题型来看,难度比高考题目要难,以至于一位参加复旦大学“千分考”获全国第一名的女生,在参加“华约”联考后也高呼“考得不灵啊”。
考试科目不比高考少,考试难度比高考还难。高校联考一开考便已显示出如此残酷的特性,而这也体现了“三大联盟”意在“掐尖”的本质。这些年来,不论自主招生改革的形式怎么变,最终总逃脱不过选拔尖子生的命运。这不仅与自主招生初衷相去甚远,也让相关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如今高校联考很可能再次走上这条老路,直至搞不下去为止。而“三大联盟”搞得如此轰轰烈烈的联合考试,说到底仍然不过是高考的“加分器”——那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仅是获得了自主招生面试的门票,而通过者也不过是在高考分数基础上获得加分优惠而已!
如此折腾人的高校联考,如此不成比例的付出与收获,不能不让人怀疑此举的合理性。与其如此,还不如像以往那样,大家都参加高考,然后按分数高低录取罢了。况且,这样大规模的联合考试不仅牵扯了考生大量精力,让人疲于奔命,而且还会催生相关考试经济,增加考生经济负担。报道称,有学生报名参加北京一个“‘华约’辅导班”,前后辅导时间为十天,报名费2000多元,加上往返费用和吃住等开销,总共花去了近4800元。联合考试出现这样的副作用,却不知“三大联盟”始作俑者想到过没有?
高考已让人不堪重负,如今再来个“二次高考”,无疑让教育体制改革雪上加霜,而根本起不到破除应试教育体制的作用。如此来看,倘若高考制度不进行实质性改革,而仅仅是从自主招生入手,受高考“紧箍咒”所制,恐怕还是很难突破重围,走向素质教育的通衢大道。
2011年2月20日
文/魏英杰
这两天,由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以及由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组成的“中国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相继在全国各省区开考。26日,由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理工类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合考试也将举行。至此,去年底刚刚成立的“华约”、“北约”等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三大联盟”,正式进入试水阶段。
三大考试联盟成立之初,便已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此举换汤不换药,也有人认为好处多过弊端。当时笔者也认为,联合招考固然无法祛除高考之弊,却可能挽救业已名存实亡的自主招生政策。虽然前景并不乐观,但要突破应试教育体制的困境,最终还有赖于坚决地进行自主招生改革。
但从目前实践来看,原本这种谨慎乐观与期许的态度,恐怕还是太乐观了。自主招生联合考试除了比原来各校分别组织考试更人性化一些以外,不仅没有减轻考生的高考负担,反倒不幸地沦为另一场高考,加重了考生的压力,进一步扭曲了自主招生的政策初衷。
从考生规模来看,虽然现在尚无明确数字,不过保守估计,全国参加“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至少有数十万人。这部分考生群体,按以往情形大多也会填报上述重点高校,而如今不过是提前进入“战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角逐。这也意味着,除了要参加高考以外,如今这部分考生还得打起精神,应付另一场更具竞争性的“精英之战”。何况这样的联合考试比各校自行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规模更大,很可能给考生增加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考试科目来看,各大联盟的试卷仍然倾向于胡子眉毛一把抓,而不是侧着测试考生的特长或整体素质。例如,参加“华约”联合考试的考生上午考阅读与写作(分成中文内容和中英文综合答卷),下午进行数学、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三个科目测试;参加“北约”的考生,考试共设7个科目,分上午、下午、晚上进行。从题型来看,难度比高考题目要难,以至于一位参加复旦大学“千分考”获全国第一名的女生,在参加“华约”联考后也高呼“考得不灵啊”。
考试科目不比高考少,考试难度比高考还难。高校联考一开考便已显示出如此残酷的特性,而这也体现了“三大联盟”意在“掐尖”的本质。这些年来,不论自主招生改革的形式怎么变,最终总逃脱不过选拔尖子生的命运。这不仅与自主招生初衷相去甚远,也让相关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如今高校联考很可能再次走上这条老路,直至搞不下去为止。而“三大联盟”搞得如此轰轰烈烈的联合考试,说到底仍然不过是高考的“加分器”——那些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仅是获得了自主招生面试的门票,而通过者也不过是在高考分数基础上获得加分优惠而已!
如此折腾人的高校联考,如此不成比例的付出与收获,不能不让人怀疑此举的合理性。与其如此,还不如像以往那样,大家都参加高考,然后按分数高低录取罢了。况且,这样大规模的联合考试不仅牵扯了考生大量精力,让人疲于奔命,而且还会催生相关考试经济,增加考生经济负担。报道称,有学生报名参加北京一个“‘华约’辅导班”,前后辅导时间为十天,报名费2000多元,加上往返费用和吃住等开销,总共花去了近4800元。联合考试出现这样的副作用,却不知“三大联盟”始作俑者想到过没有?
高考已让人不堪重负,如今再来个“二次高考”,无疑让教育体制改革雪上加霜,而根本起不到破除应试教育体制的作用。如此来看,倘若高考制度不进行实质性改革,而仅仅是从自主招生入手,受高考“紧箍咒”所制,恐怕还是很难突破重围,走向素质教育的通衢大道。
201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