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指标已分至各省,财政资金即将下拨。
而且,国家对整个“十二五”期间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四保”:
一是,保投入,多方筹资。
二是,保用地,单列计划。
三是,保质量,强化监管。
四是,保落实,约谈问责。
我觉得,中国仿佛正在模仿新加坡,正在大肆建设保障性住房,因为新加坡的公共性住房(组屋)几乎达到了80%以上,同样,新加坡的土地近90%也是国有的,只是人口才500多万,相当于中国普通的一个地级市,但新加坡的城市化率很高,基本上达到了100%。
然而,新加坡的房价据2010年的统计,在世界十大高房价城市中排名第八位,每平方英尺901.20美元(1平方米≈10.76平方英尺)。近年,由于中国买家的集中涌入新加坡,目前乌节路区域已出现每平方英尺5000元新币(相当于2.5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二手房成交价,这一价格已创下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最高单价纪录。
还有,新加坡和中国在2010年的某个季度的房价增幅名列全球前两位,分别为37%和36.8%。
再者,新加坡近期也在对疯狂的楼市和房价做类似中国“新国八条”般的降温措施。
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多寡和房价的高低不一定成正比例的关系,有时还会恰恰相反,保障性住房做的多的国家或地区,房价不一定低,譬如新加坡或香港。
我还觉着,房价虽然受到政策、利率、预期、收入等等方面的影响,但是供求关系也许是永恒的主旋律。
现在,国家要求,2011年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得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那么,保障性住房、中小套房用地多了,其它住宅用地就会减少,30%的中大户型或者中高端楼盘,随之减少,加之受到“新国八条”以及各地“限购令”等政策组合拳的影响,市民购房的观望情绪再次抬头,而且投资投机性购房者日趋减少,成交量会短暂低迷,势必让不少开发商又放缓开工步伐。
倘若如此,市场上真正的所谓“商品房”供应会一度减少和紧张,根据2010年的投资强度测算,若供地总量不变,30%的中高端楼盘供地量大约只能支撑1.0万亿-1.3万亿元的其它住宅投资,同比下滑将高达35%-50%!那么,受到供求关系的直接影响,会在“新国八条”的余威和保障性住房的夹缝中,中高端商品住房的价格会在近期某个时段有个报复性的反弹和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