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五常是对应用易理的延伸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即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父名激,母仉氏。他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孔子时期的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母亲管束甚严,是后世母教典范。他在十五六岁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门下,学习儒学。《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不被各国当政者接受,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对易学的贡献主要在对于小衍的发展完善。八卦又称大衍,小衍就是五行。孟子把由洛书推演出的五行与五常一一对应,使其代表的事物规范化,正式确定了儒家最高伦理包括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孟子的这一对应,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考证出的,这一对应是对五行和五常本质的认识,是类似于燧人氏作《洛书》和伏羲造八卦的自然发现。孟子被后世儒家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五常是对应用易理的延伸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