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机、体制及其它


在这场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和海啸灾难面前,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有许多。尤其是依然阴云未散的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更是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与思考。据报道,日本核电站的抗震性的确是很强的,即便是九级的地震,也没有使之受到致命的伤害,只是因为同时伴随而来的大海啸,损坏了它的冷却循环电源,才演变成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危急局面。其实,当时的问题并不严重,如果能够及时地采取海水冷却的方案,同时尽快修复电源,也许这场事故根本就不能发生。然而,这座核电站的主人——东京电力公司却刚愎自用,拒绝了政府的忠告,贻误了扭转被动局面的大好时机,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直至事故发生六天之后,才向政府和自卫队求援。而此刻已经是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了,从而造成了极端被动的局面。

按说,日本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救灾自有一套成熟的办法。然而,在这场空前的灾害面前,堂堂的日本名企、赫赫的日本政府却接连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孽,几乎让全日本及整个世界陷入空前的核灾难之中。说起来,日本的企业管理长期被我们奉为楷模,其科技水准和工作效率,也长期被我们所仰视,但今次面对严重核灾难所表现出的麻木与迟钝,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啊。由于媒体的高度透明,我们亲眼目睹了日本企业、日本政府、日本社会在灾害面前的态度和作为。客观地说,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东西,比如灾难面前的淡定、有序,建筑的牢固、信息的透明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对有些事情感到大惑不解。大灾面前需要的政府高效与权威,但日本政府却将核电站的安危完全寄托在东京电力这样一家民企的身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责任首先是保全股东的利益,因此它选择了忽略公众根本利益的财产保全方案,从而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在这一点上,这家公司罪不容诛,但政府的责任呢,如此软弱无力,该当何罪?

以往,我们在谈到中国的体制改革时,总是历数中国举国体制的种种弊端。通过日本这场空前灾难的警醒,我感到举国体制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在面对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国家的力量只有在举国体制的状况下,才能显示出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试想,如果这场灾难发生在中国,我相信我们的建筑肯定垮塌的要比日本的多,死亡的数字也要远远大于日本。但可以肯定地说,处理核电站事故肯定要比日本坚决果断有效的多,因为我们的举国体制有着足够的能量。由此看来,中国与日本还的确有许多互补之处,彼此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还的确不少。但愿这样的思考会成为灾难带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