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效应与从善如流
喻建国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些会议是在圆桌上召开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有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参会的各方往往都是围着一个大圆圈而坐。这种做法充分展现了会议的圆桌效应:参会各方绝对平等,没有席首席尾的席次分别,又由于圆桌所呈现的柔和感和曲线美使参会各方很容易地产生亲和感和运谐感,这能够有效地从会议的气氛上促使会议的成功。
若要考证一下这种坐法的起源,追溯而上,时间可在公元前五世纪,距今已两千五百多年,那时英格兰岛上有一位亚瑟王,他经常和他的骑士们围坐在一个特大的圆桌旁举行各种会议或举行各种仪式,这种坐法能够充分显示就坐者相互平等,而且在参会者的心中产生自然的平等、亲切、和谐、融洽的感觉。经过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把这种坐法的效应称为“圆桌效应”。
在我国,宴请的席桌常常是圆台面,因为圆台面能够自然地产生入座者相互的平等,为了让这种效应逊位,就人为地做出一些规定:座位面朝南的为席首,而后以此座为第一把交椅,相邻座为第二、第三把交椅,以此类推,正面朝着首席的座位就是席尾,正好它是正面朝北。也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房屋的结构关系,南北难分,此时就以圆桌座位正面朝房间正门的一个座位定为首席,与这一座位对面的座位就是席尾,其他座位顺序同前面规定所述。
人间很有一些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总是耿耿于怀,这些人总想做人上之人,权欲薰天,老是记挂着自己做老大。这种人对圆桌的看法也就总是以中国认定为准。如果入席时没有将他放在首席,他就会发梗,就会作怪。其实,人间所有的人脱光了都不外乎两个样,男的一个样,女的一个样,何必看不透,为了坐首席,不惜作恶多端。
儿时常常阅读武侠小说,书中真有绝活武功者,往往谦虚平和,身怀绝技而不漏,即使人家对其下狠招欲致其死命,他也只是略施招架,而不会还其致命之击。也从此在我的心头种下了这样的认定:好自练功夫,干一行要爱一行,要摸透这一行,要在这一行中身怀绝技,但是在平时要谦虚,该漏一手的时候小漏几招,但决不对别人下痛招,还还手,挡一挡,保护好自己就行。我喜欢大家平等,人与人之间亲切地和谐地融洽地相处。
也因此我对圆桌很有好感,而且绝不赋予中国式的席次认定。圆润是一种超然的绝佳状态,圆润落于人际关系,立即相应地衍生着平等、亲切、和谐与融洽。圆润落于座位安置,很自然地必定是圆桌安置。
在人间纷繁的人际关系中,时常想到圆桌效应,时常追求圆桌效应,就能使人趋善务善。在个体从善的实践中,在各种关系的处理中,心中经常高擎起圆桌效应,一定会使自己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