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我一直的一个思考的开端,那就是我在某一天突然想到应该就山西的文化产业写一些系列的笔记。既然是笔记,那就是随性的地方更多一些,而深入的系统的思考和论证显然不会充分。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笔记,因为,山西的文化资源实在是太过地丰富,显然,应该让更多的人包括政府和企业看到山西文化产业蕴育的机遇,因此,做这个笔记更多的是一种对山西文化产业思考的“抛砖引玉”之举措。
“您好!看报道说陈凯歌筹拍电影版《赵氏孤儿》,要在浙江象山打造‘赵氏孤儿城’,我想借助贵报呼吁一下,让山西省相关部门以及所有山西人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和深度开发,把赵氏孤儿城建在山西。”
其实,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近年来,因为受晋商文化的感染开始深入关注晋商文化乃至山西文化,而从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显然,文化产业有基础也应该形成一个重点,于是,我曾多次从京城返回山西,关注一些山西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因素,期间,看得更多的是遗憾。
当那天看到网络上报道陈凯歌要拍摄电影赵氏孤儿,但是,却要把影视城建设在浙江象山,内心里再次感到有点激动的遗憾,感慨之余,就决定写下一段话,发给山西的媒体记者,看是否能够有记者乐意对此现象进行反馈。值得高兴的是,当时发到的几个媒体的记者信箱中,三晋都市报的李文望记者第一时间给了我反馈,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我的理由是——
赵氏孤儿是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历史故事,对这样一个文化产业案例的链式开发,也将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我们呼吁山西省政府以及山西煤老板投资开发‘赵氏孤儿’相关旅游文化资源。如果可以,我们可以邀请陈凯歌到山西来拍这样的一个电影,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也要借助陈凯歌拍电影版《赵氏孤儿》这个良机,把‘赵氏孤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好、管理好、经营好,再次打造一个山西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经典案例。”
接下来的事情,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报纸发表这篇文章几天后,有一天打开电脑,上了QQ,出现一个陌生人,接收了信息,发现对方居然是山西襄汾赵康镇的一个副镇长乔海洪。一个副镇长,通过QQ的方式,联系到我,谈的居然是赵氏孤儿的事情,说他们赵康镇有个东汾阳村,是赵氏孤儿的祖父赵盾故里,他说,看到报纸以后,希望能够到他们镇上看看,他们希望能够进行赵氏孤儿文化产业的开发。
于是,大约一个多月后,我从北京回到太原,约了太原一文化公司的郁总和三晋都市报的李文望记者一同前往山西襄汾,并在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一次考察,令人感慨的是,当地对赵氏孤儿文化的保护发掘工作是由两位老人进行的,一位是已经退休的七十多岁的赵祖鼎老人,一位是东汾阳村的书记赵跟管老人,他也已经六十多岁。就是这两位老人,从镇上跑到乡里,从乡里跑到县里,从县里跑到省里,楞是给赵康镇找回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2009年6月,省文化厅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孤儿的传说”的牌匾颁发给了东汾阳村。
感动!感动之余,看到了一些山西文化产业的希望,当然,更看到了山西文化产业的艰难。
这一次实地探访,县里宣传部出面进行了接待,三晋都市报连续刊发了八篇系列报道,最后一篇的题目是——《“赵氏孤儿”渴望留下(结束篇):像开发绵山那样打造“赵氏孤儿城”》,记者吴修明和李文望在文章结尾写道:
2009年,国家及山西省政府一系列严禁开发资源的条例颁布后,只有年产90万吨的煤炭企业才能单独成为主体并得以保留,被多方诟病的“山西煤老板”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政府不颁布法令,仅严酷的市场竞争,就让山西那些单纯依靠煤焦铁粗放型生产的企业难以做强做大。那么,亿万资金将投资何处?“山西煤老板”的出路何在?作为第三产业最具带动作用的旅游服务业,在近十年山西经济转型中,其后发优势正在显现出来。可以说,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承载,如果有政府主导资本、民间资本的助力,再加上高效管理,一定会让山西文化强省的愿望尽快变为现实。如今,“赵氏孤儿城”欲南迁的传闻,无疑让坐拥深厚遗迹的襄汾乃至全山西为之蒙羞。设若赵氏孤儿城果然移师南方,从经济角度上说,以后等我们反应过来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再去费劲地去夺回,势必要花费比建设更庞大的资金。
开发山西旅游文化产业需要大手笔——“赵氏孤儿城”,魂兮归来!
后来我了解到,三晋都市报的记者们之所以愿意花那么大的力气,三晋都市报之所以愿意花那么多的版面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三晋都市报这个媒体本身对山西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充满了使命感,他们觉得,作为山西本地媒体,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做这样的呼吁和传播!!!
大概在2010年4月,襄汾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联系我,说县委县政府对赵氏孤儿文化产业的开发高度重视,希望我们能够再次到襄汾看一看,谈一谈。不久,我们再度到了襄汾,这一次,看到了县委书记和县长批示了很多字的红头文件,也谈了我们的想法,并在当地呆了几天给出了具体的策划方案。宣传部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很快有回应。
然后,时光就迅速地进入到2010年的岁末。
就在2010年的8月,一次在盂县举行的“游学晋商——盂县行”活动中,让我有机会参观了盂县的藏山。因为关注了赵氏孤儿电影的拍摄,后来,我知道了藏山,也知道了藏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发布会,请陈凯歌做藏山文化使者,因此,早就慕名希望能够去藏山看一看。
不过,当天看了下来,还是有点失望。藏山是足够地大,景点也足够地多,天然的基础是有了,但是,经营管理明显没有跟上。其实,因为是坐动车到达的盂县,而且,北京到太原的动车的阳泉北站就在盂县,下车后离藏山很近了,这是很好的交通基础,可惜,藏山还真把自己藏起来了。可惜!!!
在这个中间,还出过一件事情,那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邮票在山西的首发式活动,中国邮政当时计划于
其实,关于赵氏孤儿遗址的“争夺战”遍及山西本省各地,此外还有河北、陕西也有这样的争夺。文化产业的开发,绝不是对某某故里的争夺,全国各地上演这样的“大戏”,实在是一种低级搞笑的行为。就在邮票发布会不久,三晋都市报又刊登了一篇题目是《山西“赵氏孤儿”不能再“山药蛋”各滚各了》的文章,文章说——
在三晋大地上,忻州、襄汾、新绛、藏山都有关于“赵氏孤儿”的文化遗产,但每个地方都不全;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成立一个全省范围的赵氏孤儿文化研究会,四地联手,共同打造“赵氏孤儿”文化产业。
今天是
就襄汾来说,仅仅搞了一个小规模的忠义文化园,显然还仅仅是一个最初级的开始;而藏山,据说正在搞《赵氏孤儿》的电视剧,这个,实际上,跟藏山的经营管理基本属于不搭界。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确实带火了乔家大院的旅游,但这绝对是个案,而且也就是个案,不可创造,更不可复制。藏山真正应该做的,是把对景点的经营管理做好。至于忻州,我没去过,无法评述。
2011年是个好年头,晋商文化讲究的是合作与共赢,2011年会有多少人做“1+
附录一:有请“赵氏孤儿城”建在山西!
——2009年给山西几个媒体记者的信
陈凯歌筹拍电影版《赵氏孤儿》我们呼吁“有请赵氏孤儿城建在山西!”
我想您作为山西媒体是否可以呼吁一下,山西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关注和深度开发。
陈凯歌筹拍电影版《赵氏孤儿》
有请“赵氏孤儿城”建在山西!
有感于山西对文化产业关注有限更欠深度开发
山西会馆网讯(曹培红) 据报道,《梅兰芳》尚未公映时,陈凯歌筹拍电影版《赵氏孤儿》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昨日,陈凯歌现身浙江象山,参加花费4000万元打造的“赵氏孤儿城”的开城仪式。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在山西省绛州城内有条“程家胡同”,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程婴含辛茹苦一十五年终于把孤儿抚养成人,接替赵家烟火,义炳千秋,功高万古。后人以程婴姓氏,改巷名为“程家胡同”以表纪念。盂县藏山,距县城
值此山西煤老板大举隐退之际,大力开发山西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是真正的晋商崛起之机,如何崛起?山西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式机遇。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低,受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小,其市场需求一般不会轻易随经济下滑而萎缩,这使得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功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发生于山西造福于山西的赵氏孤儿的文化产业开发案例,即将“创富”于浙江。陈凯歌曾为拍摄《荆轲刺秦王》在横店建了一座秦王宫。如今,陈凯歌也希望有一座专属《赵氏孤儿》的城池。据了解,这座在浙江象山打造的“赵氏孤儿城”占地152亩,内有桃园行宫、铁匠铺、学堂、公孙家、市场等主要场景建筑。预计整座城池的造价约4000万元。
山西对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成功案例,最近的应该是乔家大院,但是,这个故事之后,就没有更多的案例出现了。
赵氏孤儿是一个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历史故事,对这样一个文化产业案例的链式开发,也将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我们呼吁山西省政府以及山西煤老板投资开发“赵氏孤儿”相关旅游文化资源。如果可以,我们可以邀请陈凯歌到山西来拍这样的一个电影,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也要借助好这个拍电影的良机,把山西的“赵氏孤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好,管理好,经营好,让山西的文化产业由此再做一个经典案例。
其实,希望将《赵氏孤儿》搬上大银幕的,并非只有陈凯歌一人。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曾有一部张国立、邓婕挂帅的《赵氏孤儿》前往合作洽谈会上寻找资金。不过,张国立最终放弃了《赵氏孤儿》。据悉,在得知陈凯歌也有意改编这一名著时,张国立曾颇为不舍地表示:“陈凯歌拍电影比我在行,他要是喜欢,我们就不做了”。
陈凯歌酝酿《赵氏孤儿》的剧本已有六七年。他希望能颠覆原有故事,将影片打造成“融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用现代视角为经典题材注入新生”的作品。目前,最后的剧本定稿尚未完成,不过,陈凯歌基本确认将在明年初开拍该部新片。
附录: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
盂县藏山,距县城
附录二:山西会馆网:盂县藏山调研
借着举办第二期游学晋商的机会,山西会馆网一行来到了盂县藏山,并且对盂县藏山这个旅游景点进行了简单的调研,现记录如下。
地理位置:
藏山位于盂县,目前由于高速铁路阳泉北站在盂县停靠,因此,从外部交通上,这让外地游客更容易抵达藏山。由于高铁时代的到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藏山的旅游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交通工具:
从交通上来说,目前,阳泉北站有到藏山的各种出租者已经趴活者。
没有注意是否有公交车抵达。
如果有藏山专线车更好。
人流:
我们抵达的当天,是周日。但是,从景区门口停放的汽车来说,当前的游客数量堪忧。
一个是大的旅游客车很少;二是小车也不多。因此可见,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均不多。
在景区内,游客自然显得稀少了些。
景区:
到藏山之前,真的不知道,也没想像过藏山到底是什么样?
真的倒了,才发现,藏山真的有宝藏。
一个是历朝历代,曾经对藏山的祠和庙进行过不断的建设和修缮,这为藏山的历史底蕴提供了很好的建筑证据;
一个是藏山本身的自然景观也极美,虽然,其中做了一些人工景观让藏山显得雕琢痕迹重了些,但是,这些掩盖不了自然的绿色之美。
问题:
那么,藏山为什么没有更多人去呢?
回头一想,也许,原因是目前的经营者对藏山文化的挖掘十分有限。
具体来说,首先,没有文化产品来表现藏山,例如图书、笔记本等等;其次,尽管大门口标了忠义的字样,但是,对于忠义文化,却没能够进行有效的深入挖掘。即便是在对赵氏孤儿文化的挖掘上,也显得苍白无力。
简单调研。仅此而已。
回头继续。请去过的朋友共同调研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