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香飘万里


豆香飘万里

喻建国

短信息传来友人独生子写的诗歌:《豆香飘万里》,民国100年元旦蔡宗佑作。“西施豆腐人皆知,豆腐奇香飘万里,欲把豆腐比西子,清煮红焖总相宜。”

小蔡诵诗的时候,我也在场。2011年元旦夜,有人邀我和妻在昆山前进东路近黄浦江路上的一家老爸野鱼馆用餐,此餐馆的布置和陈设极具田园野趣风采。落地空调器上套上竹木套刻的野居,六个灯罩全是一色长条状竹筒削薄后画上花卉的特色灯罩,衣架是仿红木的镶有简单花刻的乡间衣架,凳子全是仿红木的镶有简单花雕的凳子,自然桌子也是仿红木的。男服务员的穿着直像乡间古老的店小二的装束,女服务员则是仿乡姑的装扮。用的餐具也颇具乡气,端上来的一个砂锅,托着它烧火的小炉子就像是捡来的一块凹石。上的菜,除了野鱼,多为山货,菜肴中豆腐频现。

也不知怎的,谈到了小蔡的作文,转而又谈到了小蔡的赋诗,小蔡的妈立即叫小蔡即刻赋诗一首。小蔡略加思索,便即兴诵出《豆香飘万里》。

小蔡的妈又立即请我加以点评。小蔡现时正在小学五年级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数外,语文多为现代文,也有一些古诗,但是甚少,数学已经是复杂的四则算术运算,带上一点代数和几何,英语也是可以简单作文了,平时可以说,决不会有赋诗的教学。他能及时仿一些古句,诵出即景的自家语言,实在是难得。

诗是最为简洁的艺术语言,尤其是古诗,用字甚少,短短四十九个字,可以把内心深处的感悟、哲理、情愫和盘着装脱出,在场听众能够快速记忆,过后,读者也能易记易存在心间。中国古诗实宝葩,片言数行蕴玄机,

万盅情怀斗中溢,至理感悟言稀奇。                             

我在初中学习时期,对中国古诗词十分爱好,自己买了一些诗词书籍,常常诵咏,我的姨娘,就是家母的姐姐,那时虽已四十多岁,还未出嫁,长居我家,她对我宠爱有加,常常对我的国学加以辅导和指引,因此我染上了诵诗填句。成年后也经常为抒发心怀而即兴创作,当中国有世以来最为黑暗的所谓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陆时,我的即便是歌颂党赞美党歌颂伟大祖国的古诗词也被诠释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以后差不多有二十年没有再诵诗填句。现在还有的诗词,几乎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另外还有一首六十年代中期创作的词被保留了下来,那是作为当时的大毒草被保留下来的。中国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世时,我重操笔砚,写下《填赋情又昂》(调寄西江月):

旧体诗词奥妙,只言片语丰嗷,幅幅画页蕴烟辽,能保千年长飘。

古稀重掌挥毫,还摹凤翔神昭,再赋千篇留后瞧,让汝亲一角。

十分高兴,小蔡尝味了,更多的年轻人尝味了,中国古诗词的生命力绝对会和时代永延般汨汨喷涌,长流不止。人类的文化精华总是会被人们永远地端在手上,传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