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持续增长,消费增长乏力,GDP平稳回落
一季度投资快速增长而消费和出口均出现大幅回落,整体上看,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们认为二季度GDP仍处于平稳回落的过程,幅度放缓。从GDP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在二季度仍有望维持较快增长,铁路投资、保障房投资、水利建设投资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基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不及预期,由于通胀因素,削弱消费的意愿,1-2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低于100,而且已经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出口放缓,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将支撑2011年我国的出口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基数效应和成本增长,出口增速逐步放缓的概率较大。
1、投资快速增长将持续
1-2月,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11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7155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10078亿元,增长25.6%。
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工业投资70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4%),同比增长24.7%;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2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2211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低1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1%和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60.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投资增长45.1%;主要消费品工业投资增势良好,烟草制造业投资下降;电子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1-2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1.9%,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37.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1-2月完成房地产投资4250亿元,同比增长35.2%。
1-2月投资快速增长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1-2月投资大幅增长可能是在去年年底节能减排后,压制的投资被释放,同时经济维持快速增长也带动投资增加。二季度投资仍将维持快速增长,原因在于,其一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投资冲动会较大;其二,保障房建设及以高铁、水利相关投资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底气,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约3.5万亿,水利建设规模也在2万亿以上,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投资所需1.3万亿。
2、消费难改滑落趋势
2011年前2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8 亿元,同比增加15.2%,大幅低于市场预期(18.7%)。其中,1月同比增长19.9%,较10 年12 月上升0.8 个百分点;但2月同比增速仅为11.6%。耐用消费品下滑明显,环比下降。吃、穿和日用品消费同比增长22.9%、22.2%和24.1%,较10年全年仅有小幅下降,但从环比看,增速也在不断回落。
1-2月消费大幅下滑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引起消费额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汽车购买优惠政策的取消以及汽车限购政策的出台,使得今年汽车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第二,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住房成交量下滑,引起与住房相关消费产品,如家电、建筑装潢材料等相关消费下滑。第三,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胀使得价格高企,抑制了需求的增长。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食品价格的上涨加大了消费者对收入实际购买力减弱的担忧,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在短时间内,这些影响消费的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短期内消费难改滑落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减税计划及收入倍增计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使消费比重提升。
3、出口受季节性影响大
1-2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4958.3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其中出口2474.7 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483.6 亿美元,增长36%。前两月累计贸易逆差8.9亿美元。季节调整后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8.7%,出口增长27.5%,进口增长30.1%;进出口环比增长0.63%,出口增长0.14%,进口增长1.19%。2 月,我国对主要出口国家增速较1月份下滑明显我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下滑8%和3.7%,明显落后于1 月的增长24.9%和34.7%。对东盟、香港和韩国出口增幅从1 月的26.6%、60%和53.4%大幅下滑至0.5%、37.2%和7.6%。与此同时,对日本和台湾出口分别增长8.5%和20.1%,低于1 月的增幅34.5%和38.4%。对澳大利亚、俄罗斯出口增长也从上月的33.9%和62.5%下滑至10.9%和4.1%。
1-2 月份出口滑落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2 月的贸易数字受到农历春节假期的严重影响。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通常每年的1-2月份进出口增速都会出现较明显的波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将支撑2011年我国的出口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基数效应和成本增长,出口增速逐步放缓的概率较大。
4、PMI处于扩张阶段,但仍存隐忧
二月份PMI新订单指数54.3,较一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PMI新出口订单指数50.9,较一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二月份新订单回落,新出口订单回升,表明美欧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好转带动中国出口订单增加。二月份PMI原材料库存指数49.5,较一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70.1,较1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通胀压力增大。
3月,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全面提升,生产指数为55.7%,比上月提升1.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51.6%,比上月提升2.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1.8%,比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4%,比上月提升2.2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8.3%,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2月PMI数据回落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从一季度三个月的PMI数据来看,整体上经济仍处于扩张阶段,特别是最新数据来看,新订单指数增加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表现经济仍将处于健康发展状况。但仍然有一些隐忧存在,反映供应的生产指数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至55.7%,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则只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这或将导致库存增加,经济增长或放缓;同时购时价格指数虽然比上月下降,仍然维持在高位。特别是在中东局势不稳的情形下,导致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上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二、通胀阴云依然笼罩,货币政策回归平稳
1、物价阴云不散
尽管2月翘尾效应大幅下降,CPI当月同比仍然上涨4.9%,与1月持平,超出机构预测的4.6~4.8%的区间,显示出2月新涨价因素依然较强。从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数据上看,2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4.71%和5.78%。此外,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粮食现有库存已达到年消费量的40%,大大优于17-18%的国际平均水平,表明农产品供需矛盾已得到明显缓和,但统计局在1月份调低了CPI中食品价格的权重,从而减弱其影响。我们认为2月CPI超出预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非食品项目的上涨,部分原因在于住房限购令压低买房需求时也拔高了存量住房的租金水平。另外,北非局势在2月份的迅速恶化使得国际油价不断上升,也推高了国内PPI水平。展望未来,3月CPI的翘尾因素又将重新回复到3%以上,同时食品部分中生猪存栏头数依旧维持于低位,因此食品类CPI短期内迅速回落的概率不大。
通胀依然维持高位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国内通胀依然维持高位,3月CPI可能过5%,在二季度初仍将有可能维持在高位。从近期的数据来看,食品行业对CPI的影响在减弱,但非食品因素的影响在增加。考虑到近期中东的不稳局势、日本大地震未来对全球资源品价格、全球通胀都产生影响,油价的输入性压力依然存在。这也将是二季度国内通胀压力的隐忧之一。另外,经过刘易斯拐点后,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也将推动CPI上行。近期“双汇事件”推升了猪肉成本,而且从猪价周期、生猪和可繁母猪的存栏处于低位以及粮食价格来看、猪价上行周期可能还未结束,未来猪肉价格有可能上涨。
2、货币政策回归平稳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均值。其中,居民户增加1058亿,占比19.8%,比上月降12个百分点;非金融类公司增加4306亿,占比80.4%,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继1月份的信贷量控制在1万亿之后,2月份的信贷紧缩力度更大,新增贷款额比去年下降23.5%。2月货币供应量M1 为14.5%、M2 为15.7%,目前均处于回落阶段。3 月29 日央行发行990 亿元1 年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的500 亿元放量近一倍,3月份央票共计发行量为3170亿元,正回购为6670亿元,当月将有6670亿元央票、200亿元正回购到期,央行净回笼资金2970亿元,这是央行自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净回笼,此前央行已连续六个月净投放资金。这表明,央行动用政策工具多样化,不仅仅依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同时,考虑到二季度通胀的压力很大部分来自于外部的输入型压力,在对抗输入型压力的情形下,本币升值将会有助于降低通胀,而且这也将好于单边国内紧缩。预计未来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面将增加更多的灵活性,或回归平稳。
新增货款逐月回落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整理
三、二季度投资展望
一季度,市场平衡震荡,沪深股指涨跌不一。至3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2928.11点,一季度涨幅为4.27%。深圳成份指数收于12562.90点,上涨0.84%。从行业角度来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的23个行业指数中有15个行业上涨,其中,黑色金属、家用电器、建筑建材指数位于涨幅榜前列,分别上涨15.58%、11.97%、9.33%;医药生物、信息服务、农林牧渔位于跌幅榜前列,分别下跌7.93%、6.72%、5.57%。从中证规模指数来看,大盘股表现强于小盘股,中证500全季上涨1.27%,中证100全季上涨4.41%。债券市场上涨,中信标普全债指数全季上涨0.79%。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市场仍旧延续震荡,其中大盘蓝筹表现比较好。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蓝筹股的估值仍然维持低位。银行、地产、钢铁都在10倍左右,而这些行业的业绩却维持较好的增长,如银行2010年净利润平均增长幅度在30%以上。从宏观数据来看,今年的投资有望维持较快增长,如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这对传统行业形成利好。
其二、基金换仓行为有利于大盘股上涨。从我们的跟踪来看,经过2010年小盘股行情后,基金在大盘蓝筹股的持仓上相对于市场标准配置有严重的低配,特别是银行、地产等行业,而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严重高配。2010年年报出炉后,我们也看到,基金经理们逐渐开始认同蓝筹的价值,配置向均衡方面发展,这种基金逐步调仓的进程将对大盘蓝筹股形成一定的支撑。
其三、通胀仍处于高位,仍是资本市场的隐忧。从现有的政策来看,对于通胀实行两手政策,一手是加强价格监管,如对涨价行为进行约谈等;另一方面对CPI釜底抽薪,回收流动性,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来达到目标,近期已经连续4周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资金回笼。
其四、中小盘股票特别是创业板股票估值仍高企,创业板指数市盈率在60倍左右,而目前此类股票的供给仍在增加,新三板的实行将对其带来估值压力,这将使其有一个去泡沫化的过程,特别是一些业绩不及预期的股票。
根据以上逻辑,我们在基金的选择上,首先选择配置大盘蓝筹为主的基金,这些基金历史上曾经在大盘蓝筹行情中取得较好的业绩;其次,我们会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基金。规模是业绩的天敌,在震荡行情中规模因素不可忽视。最后,我们倾向于选择低仓位的基金。当然,我们会一如既住地强调公司层面,我们特别看重基金公司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