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何男少女多


按统计处的资料,香港现时的男女人口比例,在扣除外籍佣工之后,约为95比100;预期在30年后,可能变成80比100;男少女多的情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这种估计与世界的一般情况很不一样,现时,世界人口的男女比例约为107比100,基本上是男多女少。原因是男性的死亡机会一般比女性高,譬如需要当兵,及从事其他高危的工作,所以需要多生一点男性,才能取得整体上的平衡。历史上,只有当人类遇到严重的饥荒与瘟疫的时候,灭族的危机才会唤醒基因中生女的偏好,这时生男多过生女的自然比率才会逆转。因为生女才能更快地补充人口,而男性则可以共用,生少一点也影响不大。

 

香港既没有饥荒,又没有瘟疫,自然出生率不应会男女失调得那么严重,香港的男少女多的情况应该是后天才形成的。

 

我年轻的时候,香港男多女少,因为香港人很多都是难民,需要翻山越水才能逃到香港,有勇气与体力这样做的,自然以男性居多。加上当时香港人重男轻女,虽不至于像内地和印度那样,女婴一出生就把她弄死,但女孩子多数没法获得男孩同一样的照顾,读书和看医生的机会都比男性少。

 

现时,香港相对富裕了,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男性已不能继续凭体能占优,而女性则凭着她们的语言能力与专注能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上,都比前者有更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男性已很难成为香港女性的「下嫁」对象。

 

这本来是香港男性的不幸,但香港的男性很快转移目标,改为北上娶妻,内地的经济条件普遍不及香港,尤其是在农村,愿意不问其他条件,只要是香港人就肯嫁的女性至今依然存在,所以一些上了年纪,要靠综援生活的人,一样有机会北上娶妻。

 

近年,北上娶妻的人已变得更为广泛,不但条件差的港男才这样做,连高学历,中产以上的男性也会作这样的选择。近年香港每年的婚姻总数中,约有四成是跨境性质的。其中具大专学历的有一成半。这些人结婚后,一定会设法申请妻子来港居住,成了香港人口中女性的新增来源。

 

这样发展,令香港女性结婚的机会愈来愈渺茫。在适婚年龄(25岁至39岁)的区组,男少女多的情况比整体更为严重,已达到75比100。40岁至44岁的女性中,每六个已有一个没有结婚,估计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香港女性若不想做「剩女」的话,可能只剩下两种选择:一是接受现实,嫁一个学历与专业都比自己差的男性;另一就是学男性一样北上,以扩阔自己的选择范围。我相信作第二类选择的女性将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