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传这位是靠离婚两次攀两次高枝才混到铁道部老大位置的,但你离婚两次试试?看看能不能混个部长干干?没两把刷子,那位子坐不了,话说,就是有本事,屁眼屎多了,照样给人杀下马来!

 

今天是看到周其仁先生的新专栏后,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098.html,觉得崇尚市场经济的同志们,总是走过头。基建投资就这么没效率?搞这些财政项目的官员,就这么缺心眼?

我坐过京津高铁,票价56元,京津之间大巴,大概需要27元——这是2007年的价格,如果轿车拼车,路费,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五六十元。

我不知道京津高铁的经营收益如何,但如果我选择的话,还是觉得高铁舒适。这篇文章,有一个破绽,就是农民工春节骑摩托车集体回家,周其仁先生认为是农民工省钱,不愿意坐高铁,但我个人看到的新闻和消息,这是春运期间,一票难求情况下,农民工无奈的选择。

大家年年喊春运火车票难买,此时四横四纵的高铁即将开通缓解客运不足时,同志们似乎又嫌票贵了——不知道薛兆丰同学对周其仁先生的说法有何看法,事实上,我本人在假期外出买高铁票的感觉是,依然是一票难求!无论是国庆还是元旦或者是春节,都是这样,我看不出高铁建设哪里有问题了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基建工程,一个王朝因此完蛋,但你说这个项目效益到底多大?……事实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传刘志军为了快十几分钟,烧了几十亿,包括周先生在内的市场经济派对此颇有异议,认为不是自己的钱,烧起来没够。这里不是替刘大官人辩护,而是要说明一点,政府搞基建,类似三门峡这样的败笔不少,但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以高铁建设为例,不是小瞧市场的力量,而是在现有产权制度下,能够快速动员力量搞出这么条铁路来,还只有铁道部的力量。烧几十亿为了十几分钟,就算浪费,也不能说是大罪过。

话说刘志军在职期间什么也不干,你又说他无所作为。

 做人要公道,他贪污坐牢那是应该的,他玩女人,那是人家老当益壮有权有势,他发标工程上下其手,那是渎职,该枪毙,但一码归一码,工作成绩摆在那里,我们打一只死老虎,实在不算英雄。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在当时眼光看,伊利运河开通,几乎不可思议的疯狂工程,现在看来,没有它,就没有今日的美国,这条运河是纽约州政府集资干的,是不是很像今天的中国高铁?——不同的是资金来源而已……

 

下面还是那个老命题了:政府究竟比市场高明到哪里?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真的是这样的么?我们不妨看看美国伊利运河的历史

伊利运河是一条影响美国历史的航道,伊利运河从伊利湖岸的布法罗,经莫霍克谷地,到哈得孙河岸的奥尔巴尼。长581公里,宽12米,水深1.2米。19世纪初期,美国从东部港口向西到内陆去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马拉牛拽的大篷车队,不配合东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1825年,美国于是开通了从伊利湖东端至哈得孙河的伊利运河,于1817年始建,1825年竣工。以后曾数度扩建,从1909年起经改建后,运河长544公里,宽45米,水深3.6米。伊利运河的建立,使五大湖的水运与纽约港连通,成为纽约州通航运河系统的主要水道,由伊利湖到纽约的货运\,只需要从前1∕10的费用,使当时比费城和波士顿小的多的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事实上,没有伊利运河就没有今天美国的繁荣,纽约可能只是一个中等城市,绝没有今天全球金融经济中心的地位。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今天的美国繁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打的底,我不记得有哪个经济学者对此有异议,不过当时似乎美国反对声音也不少,但政府要不修路,知识分子又会唧唧歪歪政府无所作为了……

但在当时,伊利运河对于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运河的建造面对了一个巨大的困难。从奥本尼的哈德逊河到伊利湖之间伊利运河必须向上爬升183米(600 英尺),而如果要克服这个海拔高度的困难便必须在580公里(360 英里)长的运河上设置50个水闸,就算在现在这也是需要巨额经费的工程,而在十九世纪中这个工程只能够以无法想像来形容。当时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称此计划为“差点是疯狂”的计划,他认为伊利运河的计划非常的不切实际且不可行,所以便拒绝提供支持。然而华利后来成功的得到纽约州长狄维特·克林顿(DeWitt Clinton)的支持,虽然许多人因为不认同建造运河可以为纽约州带来利益,所以反对者便处处阻扰运河兴建法案的批准,并将伊利运河的计划称为“狄维特的愚蠢计划”或是 “狄维特的小水沟”等谑称,但是克林顿在1816年4月17日时成功的得到纽约州议会对伊利运河计划案的支持与兴建经费的批准。当时联邦政府一年的财政支出还不到2200万美元,而要修建该运河的需要授权的借款就高达700万美元,因此联邦政府拒绝提供任何帮助。纽约市长克林顿只得求助于自己。而在纽约,运河的修建计划也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只有运河规划区内的人支持修建计划,而这只占纽约民众的很小一部分。克林顿不愧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他排除万难,使立法机构通过了该计划。1817年,在他当选纽约州长之际,伊利运河破土动工。后来的发展,就是历史了。今天,我们看美国历史的时候,觉得美国人幸运的不可思议,因为伊利运河的建设资金,基本来自纽约州人民的债券集资——美国没有发改委也没有五年计划

一切,都挺好。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三门峡工程,差不多就是政府官员拍脑袋决策的代名词,说句公道话,除非是最高领袖拍板无法追责,一般项目出了问题,后面的决策官员,日子是不会好过的……

曾经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朋友争论政府投资效益几何的问题,我说,我工作过的尚都SOHO大厦,里面的商铺关了又开,开了又关,装修后废弃后转手一个老板又装修,接着又被废弃,如此轮回不休,不知多少,麻烦同志们告诉我一下:市场经济怎么会如此低效配置资源?

好了,周其仁先生不厌其烦的阐述一个现象:政府项目投资和后果没有必然的关联,高铁失败了,刘志军却因为贪腐下狱了,你问责谁去?

高铁项目是不是一个烂摊子,姑且不论,但就一个财政项目而言,只要是基建投资,错误的概率不会比民营投资大,是的,有各地开花的楼台馆所,也有星罗棋布的中等城市飞机场,更有三门峡水电站这样的坑爹项目。但私人投资呢?出错的概率小了?远的,不要说郁金香泡沫了,近的,就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美国政府可没搀和,美联储的利息,其实当时不低,大家那么发疯,那也不算是错误投资?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有多少呢?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今天的美国人民仍然受益于当年胡佛时期盖的水坝,不过中国的三峡大坝,那非议就……

是的,私人投资失败了,要睡大街要跳楼。政府投资失败了,相关官员不会被问责,顶多说一声交学费完事。这里,再重复一遍:基建投资不是创新,能混出来拍板大项目的官员,都是你我一样的正常理性人,没脑子的不是没有,但还是少数。基建投资出错的概率其实不大。决策出错了,是不会睡大街,但这辈子除非上面根子硬,否则后面官场上混,几乎没底气了,就算上面老大罩着你——话说你是老大你会找一个废柴做小弟么?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政府搞基建项目。美国政府发行债券搞伊利运河是搞,中国动用财政资金搞高铁,也是搞,性质都一样,不要撇得那么清。学者站在旁边说风凉话容易,真正做点事情搞建设,还是难啊。

刘志军,确实贪财好色,话说哪个男人不贪财好色?他能混到今天,是干出来的,否则没资格也没能力在床上干N多美女

基建项目,政府投资不是问题,问题是决策的官员是否有效被监督,只要权力不受制约,再清廉热血的张麻子都会堕落成黄四郎,话说美女脱衣后对你叉开两腿,你能扛得住?刘志军扛不住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说人家搞高铁就不对,这是两码事……

 不要轻易否定财政基建项目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

徐斌《中国房地产大趋势》现已出版,当当网销售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23340&ref=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