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建堂博士代表国家向全世界公布了本次人口普查的一些基本统计数据,立即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密切关注。早上一上班,英国广播公司国际电视台的保尔-哈德森先生就打电话要我做出评论,然后,约我下午两点钟(北京时间晚上9点)到诺丁汉BBC广播室接受实况采访广播。
于是,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仔细解读马建堂先生发布的所有数据,加上参考《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发表的近三十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和趋势性的东西。
下午到了广播室,BBC主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本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是什么?’答道,‘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成功的取得了原定目标,大大降低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7年达到近三十年的顶峰(1.87%)之后,每年逐渐下降。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0.45%。中国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减少生育近两亿人。’
BBC主持人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本次人口普查,中国政府会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吗?独生子女政策会不会长期下去?’我回答说,‘本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虽然总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逐年下降。但是,低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下降。2010年,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16.6%,比十年前下降了6.3个百分点,比1980年下降了一半,也就是说,1980年,0-14岁人口的比例是总人口的33.2%。另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年前的10.13%上升到2010年的13.26%。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从1980年的4.5%上升到2010年的8.9%。降低人口增长和限制人口规模是好事,但是,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保持长期不变,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将令人担忧。因此,我相信独生子女政策将会在未来五年内有比较大的松动。’
主持人的第三个问题是,‘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回答说,‘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有两个明显的影响。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尤其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毕业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十年前的3.4%上升到2010年的8.7%。文盲率下降到2010年的4%,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最低的。尤其是和印度相比,中国的文盲率非常之低。’
最后一个问题是,‘本次人口普查,中国有两亿多的农村移民,你对这个问题如何看?’答道,‘中国近20年的移民规模是世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2010年的普查数据显示,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数量是2.2亿,加上城市之间的移民,移民总数高达2.6亿人。中国的城市户籍人口已经高达4.4亿人,比十年前多1亿人。加上常住人口,城市的总人口为6.66亿人,是全国总人口的49.8%。这是对各个地方政府的重大挑战。如何建设足够的房子、医院和学校来安排这些新的城市居民?还有,中国的城市化从现在到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还会加快速度。’
综合上面的几个问答,本次人口普查有如下几个特点:
(1)
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已经得到了有效和彻底的控制。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今后10年的人口增量,将由1991-2000年的1.3亿,2001-2010年的7360万,下降到4000万,或者更少。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可以控制在13.8亿以内,并达到了最高峰值。2020年以后,中国人口有可能开始下降。
(2)
中国人口老化非常明显。10年后,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但是,中国也将失去快速发展的动力,进入未富先老的发展轨道。
0-14岁的儿童人数比原有的估计要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速度比原来的估计要快。例如,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估计2009年的0-14岁人口组的比例是18.5%,而最新的普查数据是16.6%,说明原来对2009年的估计偏高。原来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估计却偏低。这说明,实际的人口老化速度比前十年的估计偏快。
(3)
在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人口质量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提高,人口的文盲率迅速下降。
(4)
移民数量大的惊人,十年的移民总量提高1.1亿人。
移民对中国的城市化提出明显的挑战。如何处理好日益飞涨的房价和解决好2.6亿移民的住房问题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第一大社会经济问题。
(5)
由于人口的快速老化,城市独生子女政策应该可以开始放松。
印度现在的人口总量是12.1亿,人口增长速度是1.6%。再过十年,中国将失去人口第一大国的位子,而被印度所取代。当下,中国妇女的人均总生育率是在1.4-1.5之间,而保留人口进入稳定常态的生育率应该是2.1。另外,新生男女婴儿的比例是118比100。中国人口增长即使现在就允许生二胎,总人口长期下降的趋势已成定局。
因此,政府必须认真考虑放松独生子女政策,保证人口结构不至于太过老化,从而,避免许多意想不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