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谦卑,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无知。人们的傲大与自大,往往来自无知。无知的根源,是不了解自己,因为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以无法真正了解他人和社会。无知者不会懂得真正的谦卑。真正的谦卑,来自内在的醒觉。当你在这个地方醒觉到自己的无知,你就会在这个地方谦卑下来;当你在那个地方醒觉到自己的无知,你就会在那个地方谦卑下来。谦卑是智慧的表现。
假如阿罗汉与菩萨在一起,一定是菩萨比阿罗汉更懂得谦卑;初果圣人与阿罗汉在一起,一定是阿罗汉更懂得谦卑;智者与凡夫在一起,一定是智者更懂得谦卑;老师与学生在一起,一定是老师更懂得谦卑。但在事相与外表上,智慧低修为浅的人可能显得更谦卑,他们的言行更多地拘于礼,乃至惟恐失礼,因而也容易被大众认为是谦卑。而许多真正的悟道者,其言行往往是不拘一格的,甚至可能如济公和尚一样疯疯巅巅的,但是其内心却是纯净的、纯善的。只有更高的觉悟者,才能真正看到他性德的光辉。
我不是悟道者,我知道自己还有太多的无知,例如,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学会真正的谦卑。但我常常遗憾的看到,一些讲解和传统文化的老师,为了表达谦卑,鞠躬鞠到背都驼了,平常走路低着头,上台也是低着头,理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谦卑。个人浅薄的智慧,以为这恐怕对是谦卑的误解。起码我知道,当年的孔夫子,当年的孟夫子,他们走路的时候,一定是昂首挺胸、正气凛然的,从从容容,而言行举止皆在道中,皆合于礼,所谓“从容中道,圣人也”。我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能不能活出这样的从容自在,但我愿意尽此一生把把他们的威仪演出来,而他们的威仪,实在讲,不是什么高深玄妙的东西,只是一个人本具的真善美的性德光芒的自然流露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