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保三” 勿以GDP论英雄而当志存高远


广东改革(116):广州保三 勿以GDP论英雄而当志存高远

 

广州与天津的中国第三城之争已经延续了两三年了,但都没有最近一季度天津仍然以GDP高速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远超广州带来的压力来得更为真切。
  最近万庆良市长带队去几个城市参观,我想可能在广州各位领导心目中天津的分量最重,而且参观完后压力也很重。广州暂时名列中国第三城,可是改革开放之前,第三城就是天津。
  对于天津来说就是要恢复曾经拥有的地位,就如我们说中国崛起就是要恢复中国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样。当然,天津的地理位置显然没有广州这样的优势,但也不能说处于劣势。因为北京的重新定位以及京津地区规划都将北京的许多产业功能让渡给天津等城市,靠近首都反而可能就是天津的优势了。而广州靠近港澳的优势可能要受到深圳以及深港一体化的削弱。
  如此,我认为,广州如仅以GDP论英雄,将会是很辛苦的。毕竟除了天津,紧追的还有深圳、苏州甚至重庆。在新一轮中国第三城的追逐中,这几个城市各有优势,谁都可能取胜。天津靠近北京、深圳靠近香港、苏州靠近上海,广州呢?显然区位可能比重庆要好一点,但重庆提出发展欧陆新大陆桥概念,要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打通陆地与中亚、欧洲的产业战略联系,这可能会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也减缓中国能源、出口过度依赖海上通道的脆弱性。
  而广州的优势可能就是珠三角改革开放30多年先行一步的优势。也就是说,广州的前途与珠三角联系在一起。
  我经常说,香港与上海同时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这导致香港加快了与珠三角的整合步伐。因为长远来看,离开了珠三角,香港无法与上海竞争;离开了香港,珠三角无法与长三角竞争。夹在其中的广州更是如此。
  我的基本判断是,首先,广州必须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升到国际层面,广泛开展与东盟区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东盟国家主要城市的联系,起码广泛开通航线。中国要发挥在东盟区的作用,必须强化广东省在这一区域的作用,而广东预计2015年经济总量赶上韩国,在东盟地区是有实力可以大有作为的。而且,我相信,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国际区域是东南亚,这对香港、广东以及广州都是一个重大机遇,这是天津难以比拟的。
  其次,充分利用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广州要做珠三角一小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定位,大力发展大珠三角一体化,通过粤港澳深度合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奠定世界第三大城市群的地位。现时世界格局是以城市竞争力论输赢,更是以城市群竞争力决定影响力。如此必须在交通、信息网络、产业集群、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全面提升广州的影响力。现在有广东媒体拓展港澳市场就是一个好现象,还要在整个东盟地区推进这种势头,毕竟粤语在这些地区的华人圈中是有市场的。
  第三,要着力打造中新知识城和南沙新区这两个世界级产业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这是提升广州在整个华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的地位的根基,甚至可以在两个地区分别引进新加坡和香港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广州不仅产业上,而且在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营上领导中国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大潮。
  (作者系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原载《新快报》20110510)